我时常通过人的表情和吐词,内心感到我的修辞过严,过低,不紧凑,没启发,还自大,是无知。

洛克先生的文字稀美,精准。回想阅过的百位巧手中,全可媲美圣经,史诗的断句。

在我这粗人嘴中,不同作家,对崇高,情感,生命,造物主,真理的理解有浅深的。

尤其是洛克先生写到其对【认识】的理解,这是灵魂最高的功能,它以追求真理为快乐。

我想象认识就像归家的灵魂,起初我在泥田里抱怨,又在高处屏气,依旧未得我念想。

我听到,这地上的物有千种念法,我心想该如何立足。我看到,人人心怀公正,

我又猜想它们因何争斗。我又思虑,若人都真心实意,又怎有人甘愿做个演员?

我百思不得消除矛盾,究竟谁说事理,谁又口吐虚言要蒙人?我似个贫穷暴弃的人。

在苍穹的映照下,我回想我认知的是虚渺和矛盾的,在巨人的墓碑下不过是慰籍的谎言。

有时我看着太阳,我想我的家乡是真理的国度,它在另一个星球,我并不属于这。

人类理解论献辞的模仿

1.回顾阁下的照顾和关怀。写明自己对著作的看法(成功取决于价值,和嗜好)

2.赞美阁下的精神和想法。(对真理的认知,真理要经试验和检查)

3.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写明自己的地位(尊重,敬重,感恩,仁慈)。

这篇著作是在阁下的目睹和关怀下写成的,不过一件作品的成功不是靠着声名,而是看其本身的价值,

和世人的嗜好。但是公正,无私的审查是作品铸造前更为重要的。感谢阁下对此作的首赞,

不像世人尚未了解,就已心怀虚荣。真理是需要检验的,它虽还尚未被众人知晓。

阁下熟知真理,如果阁下能接受我的作品,就如邻居接受穷人的鲜花,邻居虽有更完美的产物,

但是没有价值的事物,当它们成为感恩,尊重的礼物,从此获得价值。

我确信阁下给予我的恩惠都是我应回馈的,伴随恩惠更为重要的是,勇敢,关怀,仁慈,

和种种乐于助人的事情,如同我与阁下的友谊。

因此我有必要把人人眼里都见过的事实转述为真理,告诉阁下。

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向世人证明,告诉阁下我是多么感激。

致读者的模仿

1.表明读者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告诉读者追求真理的快乐,和巨大的回报。

2.告诉读者真理的验证不是取决于作者,而是取决读者的验证。

3.如果你发现作品的缺点,或冗余。表示谦虚,著作不能与大师相比较。

4.作品的目的为了启发人,让读者发现学识中有用的东西,破除无知。

5.表明作品的目的,词的指向性,有的指向精准,有的指向模糊。

6.要让读者清晰这些观念,可以在真理之路上面避免争论。

我知道把这么沉闷的作品放在您的手上,是对您时间和金钱的一种不尊重。

不要误会,因为我要告诉您,如同本书的标题一样,让您和我一样体验认识带来的愉悦。

认识就如同人的眼睛,但是人的眼睛天生是爱美的,只关心他喜爱的,忽略他厌恶的。

这导致他对事物一知半解。只有他思考的篮子不满足时,更喜爱用自己的想法挑选自己喜爱的,

那么他所付出的辛劳,都必以快乐回报他。考虑到我和读者您一样,容易陷入错误,

您不要抱怨,因为这本书是为那些不熟悉自己所认知的人写的,

与那些知识大师相比较,我只是一个学生。我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对人有帮助,

帮助人们清除理解上面的差异,打破虚荣和无知的庇护所,让人们不在为自己的言论吃苦。

我希望读者能不带有偏见的阅读我的作品,尤其是那些阅读之前就依附别人观念的人。

人类理解论见解的模仿

在天赋这边我并不考虑人的理智受肉体的作用,人大脑详细的功能。

而是考虑人类的种种意见,观察它们的对立,同时观察他们对各种意见抱有的轻信,虔诚。

并对于各种意见的热情,决心,或许有理由怀疑完全没有真理这样东西,

有的只是野蛮人的虚荣,他们完全不懂对真理的虚心,和虔诚的态度。

因此我很乐意提出我的方法:

1.我要探究人们观察的到的事物并对其产生的想法,和物质对其理智产生的影响。

2.我要指出通过人的这些基础观念,对他未来认识事物的影响。

3.我要对信仰或意见的根据进行考察,我所说的是那些对真理意见不一的想法,

也就是尚未得到验证,不过部分人却称其为真理。

不过我们也不必恐慌我们一无所知,因为游泳的人也是跳进水里才会游泳。

我们的学识虽浅薄,但是就像水手的测量线,我们虽不能测量海底深度,

不过却能得知我们离海滩的深度,这样免得我们遇到危险时触礁。

到了这里,我相信读者也了解我所诉说的含义,我要探求的不是漫无边际的一切,

而是了解仅仅存于人类大脑和感官中意见和想法,这样我们的思想就不用到处飘逸,得不到肯定。

因此,我第一个要考察的就是人类的观念(从人类大脑诞生的事物),

也可以称其为时常在心中运用的事物,它们都很可靠吗?



我要向读者提出几个值得怀疑的事实,我们的感官是否和我们的知识进行了绑定?

上帝虽然把凭借眼睛看到颜色的能力赋予人类,但是又好像未把这种颜色对应的观念赋予人类。

同样值得怀疑的,是我们每天都很熟练的使用言语,但是到了关键时,

我们反要依赖些文字和符号来判断时间,长短,重量,好似感官缺失这种能力,但又有微弱感觉。

还有最值得反驳的就是,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就是真理,

但是现如今我们知道不同言语交流的人就像海狸,如果没有词典,我们压根就听不懂,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事物,先天就是全人类知道的,不知道真理怎能同意真理呢?



一部分反驳的人要把人的理智和心灵分离出来,说理智优先于心灵,文字先于人类,

这些心存偏见的人从来不否定,不考察自己的言语,把毫无意义的蒙昧之词当作自己的理性。

如果说理智先于心灵,那么他们也是通过理智观察到心灵的法则,

既然是存于心灵的事物,好比存于自己的家的事物,理智却说我一无所知。

如果我们承认一件事物同时又否认它,简直就是在摧毁我们在真理上面的艰辛付出。

因为一切推理和寻求探索,想方设法都是耗费劳动和勤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