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亚斯·维萨里乌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2013肠子,脑子,厨师》

虽然人和动物都需要吃饭,但动物吃饭主要受到肠胃的控制,以克服饥饿和供应能量为主,
而人类吃饭则更多受到大脑的控制,附带更多社会、文化、猎奇和价值呈现等功能。

应对的方法也许很简单,那就是一份旧石器时代的饮食食谱(the paleo diet):
多蛋白质,少油脂;多水果和蔬菜,少精制谷物和单糖。
但克服多年的饮食习惯则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灵长目始祖很可能主要靠食虫维生。
考虑到灵长目这种食虫的“传统”,以及人类广泛的食虫行为,
可以说我们对于食虫似乎没有本能的厌恶,而是恰恰相反。
究竟是因为昆虫酥脆所以我们才吃它,还是因为酥脆的昆虫是我们祖先进食的一种选择,
所以我们才会喜爱酥脆的食物?后一种解释意味着,酥脆食物的吸引力由来已久,
在认知上根深蒂固。也许蟋蟀和“倍酥”的炸鸡块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
当然,偶尔跳进油锅的不速之客除外。

蔬菜一旦从地里摘下来,就开始丢失水分,更重要的是,营养成分也会开始发生变化。
比如,糖分会迅速转变成淀粉,你只要把商店里买回来的甜玉米
和菜园里刚摘的甜玉米比较一下,就知道口感的差异有多大了。
此外,新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被吸收,尤其是生吃的时候。
而被细菌污染的蔬菜会变得黏糊糊的,不再酥脆。

人类祖先与黑猩猩有着相似的身材尺寸和活动模式,主要是四处游荡寻找成熟的水果,
而不是在较固定的范围内啃食大量高纤维、低热量的植物茎叶。
因此,人类祖先的饮食模式更接近食果动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讨厌生吃某些蔬菜。

不过灵长目动物学家都知道,食果动物和食叶动物的简单划分在现实中并不是永远适用的。
黑猩猩和生活在森林中的猴子在进食时首选成熟的水果,但是水果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
此外还有可能遇到干旱的年景或是局部区域水果暂时被采食完的情况。
当无法获得首选食物时,灵长目动物就要依靠后备食物(fallback food)过活。
这些后备食物一般更容易获取,但营养成分较少。

感恩节时,人们特别容易吃多了,原因之一就是这顿大餐的菜式数量比平时的美式膳食要多。
比起大量而单一的食物,人们更容易吃下量少但是品种多样的食物。
现代的工业化饮食环境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提供了大量不同口味的美食,
足以抵御味觉的习惯化。例如,干涩无味的爆米花我们咽不下多少,
但要是闪着黄油光泽的咸味爆米花,很多人都愿意来一大桶。

除了嗅觉和味觉刺激,酥脆食物的吸引力还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听觉刺激。
酥脆这一属性基于食物质地,独立于食物的其他属性。即便食物的味道没那么吸引人,
酥脆质地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也不会因此减少。咀嚼酥脆的食物比咀嚼不脆的食物发出的声音更响。
如果感官刺激越强烈,习惯化的时间就越长,那么酥脆食物带来的享受就应该持续更长的时间。

但是解剖学的第一印象有时是会误导我们的。最近对粗壮南猿的研究,
主要关注它们的牙齿,以了解其生活方式。通过对牙齿磨损的情况进行显微镜分析,
我们可以推断其饮食习惯;此外,牙齿珐琅质中的碳同位素也可以告诉
我们这些猿类主要食用哪些植物。研究结果表明,
粗壮南猿演化出巨大的颌骨和臼齿并不是咀嚼硬物的结果,而是咀嚼各种禾本科
(草)和莎草科(与草类似)植物造成的。非洲南部粗壮南猿的饮食比较接近一般的猿类,
主要食用水果、植物茎叶以及草和莎草,而非洲东部的粗壮南猿似乎完全依赖草和莎草。
因此,是食草,而非食用坚果和种子,推动了自然选择的进程,
造就了如此夸张、特化的颅骨。

但是研究者们还观察到了灵长目拥有善于抓握、长了趾甲的手和脚,而不是爪子。
此外它们对视觉的依赖重于嗅觉,朝向面孔正前方的眼睛赋予它们立体视觉和深度知觉。
研究者们根据这些观察得出结论:灵长目动物的身体之所以会演化出这些特征,
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复杂三维环境中纵横交错的树枝。

考古学家发现,他们只吃动物身上最好的那部分肉,
这意味着他们接触到的动物尸体是完好无损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篡夺革命果实”,
比如说食肉动物刚把猎物杀死,人族就把食肉动物赶跑,霸占猎物;
或者,猎物根本就是人族自己打到的(这也是最简洁的解释)。

脑容量的变化无疑与知识处理能力的增强相关。如果说人之为人,狩猎、
食肉在其中影响重大,那么狩猎与食肉也极有可能对脑部的增大过程产生深刻影响。

肠胃道尺寸减小所节省的能量正好与脑部变大所增加的能量需求相抵消,
这似乎意味着肠胃与脑部存在直接的能量交易。艾洛和惠勒指出,
考虑到增大的脑部对氧气的需求,心脏和肺部的尺寸不太可能减小。
相似地,脑部不能以葡萄糖的形式储存能量,它要依赖肝脏稳定地提供糖分,
因此脑部也无法容忍肝脏的缩小。肾脏的尺寸也不能减小,因为稀树大草原气候炎热,
早期人属格外重视肾脏的尿浓缩功能。由此我们得到了这样一幅演化场景:
饮食的品质越高,所需的肠胃道就越短,用来维持脑部运转的代谢活动的比重就越大。
这套说法当然有些循环论证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对人类演化产生了关键性影响。艾洛和惠勒的学说在科学界也遭到了一些批评,
但是他们确实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而且人们也普遍接受了他们的观点:
增大的脑部需要解剖上的平衡。

与饮食品质较低的灵长目动物相比,高品质饮食灵长目的脑容量会更大。
肉类并不是灵长目高品质饮食的必要成分。
但我们的祖先极有可能通过增加肉食的比重来提高饮食品质,
当然提高饮食品质还有其他的手段。前一章中就讨论过,
烹饪很可能提高了我们处理和消化食物的效率,尤其是肉类和块茎等高热量、
难消化的植物性食物。

肠胃道尺寸的缩小和头部尺寸的增大这两项解剖特征,标志着人类在营养、
文化以及认知上的革命,而肉食极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

斯特林格和同事甚至推断,直布罗陀的尼安德特人要比欧洲内陆的同类存活的时间更长,
因为他们可以从水、陆两条途径获取食物。

人属脑容量的增大和智力的提高,与食物种类的拓展和多样化相伴相生,
动物性食物不仅取自陆上,也取自水中。

在饮食方面,萨林斯指出,农业社会中大量的人每晚饿着肚子上床睡觉,
而狩猎-采集者有着更稳定、更多样的食物供给。这归功于他们丰富的知识,
他们对于当地环境中动植物食物的季节性了如指掌。从历史上来看,
那些“文明的”外来观察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当地土著拥有这些知识,
他们认为缺乏文明世界的知识对于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是一种妨碍。
但是也有个别人注意到,即便如此,土著在饮食方面其实做得非常好,出人意料之外。

狩猎-采集者丰富多样的饮食与许多农业人口单调乏味的饮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许多情况下,过分依赖单一的粮食作物会导致维生素缺乏而引起疾病。
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容易患上糙皮病(pellagra),这种疾病是由缺乏烟酸
(一种B族维生素)引起的。糙皮病的症状非常令人不快,
患者可能出现特征性的皮疹、腹泻,甚至精神障碍。
一些地方有用某种碱处理玉米的传统,这样可以把玉米外皮中的烟酸释放出来,
从而降低患糙皮病的可能。过分依赖精米可能导致脚气病(beriberi),
这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B1(硫胺,thiamine)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更广泛地说,传统农业饮食的品种不丰富,不能像狩猎-
采集社会的饮食那样提供人类发展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
但是另一方面,农业确实提高了食物的产量,使得人类能存活繁衍,增加人口。
许多考古研究比较了农业出现前后某地人类的骨骼健康程度。
几乎在所有的案例中,农业人口都出现了因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骨骼和牙齿问题,
这些迹象在对照的狩猎-采集人群中没有出现。
此外,农业社会的人口密度大,更容易爆发传染病。
如果有家畜养殖,疾病也有可能从动物传染到人类身上。

随着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产业化的农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食物变得相对便宜而充足,季节性和产量低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起初,现代农业使人口健康快速地增长,医学的进步更是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
人类个体也变得更健康、更高大。然而好景不长,在20世纪中期,
人们发现有些群体明显不能适应现代西方饮食。
例如,在一些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岛民抛弃传统的农业饮食(也包括了狩猎和捕鱼),
转而接受西方饮食之后,他们非常容易变得肥胖,并且患上与肥胖相关的各种疾病,
尤其是糖尿病。遗传学家詹姆斯·尼尔(James Neel)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非欧洲裔人口容易患这些疾病,完全是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接触到如此丰足的营养环境。
他认为在欧裔人口中,自然选择进程已经剔除了“节俭的基因型”
(thrifty genotypes),这种基因型在新陈代谢方面效率较高,
但是在丰足的营养环境中容易使人得肥胖症和糖尿病。

虽说食物反映了社会地位和文化习俗,
但是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购买自己想要的食物,
可以是纯素食或者不含谷物蛋白的食物,也可以是每天早上都吃甜甜圈喝可乐。
我们也可以选择把超级杂食性再升级扩大。

提倡旧石器饮食的人喜欢说,自人成为人属动物以来,99%的时间都在吃旧石器饮食。
但是在灵长目的历史上,旧石器时代只占了3%的时间。而我们头脑中那些喜欢甜、
咸、多脂、酥脆的“按钮”,以及想要再多吃一点的“按钮”,
却都是在灵长目的漫长历史中演化出来的。现在只要这些按钮被按下,
身体还是一样有反应。即便旧石器饮食更适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智却不一定喜欢。
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人类在饮食上是机会主义者,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食物。
在一定程度上,旧石器饮食结构的出现是偶然的,当时的条件限制一旦被解除,
我们没有必要选择重建这种饮食结构。农业自有其优点,
它可以支撑起更多的人口以及这些人口创造出的强有力的文化习俗。
农业释放出的社会化力量不仅塑造了我们的饮食,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体和心智。
另外,在个体层面,选择旧石器饮食意味着有意识地改变用一生时间养成的习惯。
我们在后面将会谈到,改变饮食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美国,所有人吃饭时都显得阴沉忧郁,只想赶快把自己填饱。
我们无视食物的味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味盲的国度。

法国人比美国人在饮食上投入得更多——更多的时间、金钱和身心。

将自己的身心投入食物中去,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体会进食的感官体验,
而味道(taste)是这种体验的关键。味道指的是两种概念:一种概念是狭义的,
即用味蕾去感觉环境中特定物质的生理能力;另一种概念是广义的,
即个体对具体食物的偏好和食欲的总和。广义的味道,或者说“品味”,
不仅包含了生理上的味觉和嗅觉,还涉及其他感觉,比如触觉、视觉甚至听觉。
此外,品味来自个体经验,反映了家庭和文化环境。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仍是生理感官。

饕餮之徒的社会地位是在他们的鉴赏力与餐盘之间锻造出来的。
个人味觉能力受到重视,这为一种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食物的味道、外观与其饱腹能力一样,都是有重要价值的。
就这一点而言,法式烹饪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法国的历史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追溯这些态度的起源。

美食家利用自己的才能判断食物的好坏,这样的饕餮精英政治正是平等意识形态的体现,
同时也证明了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都一样。
布里亚-萨瓦兰将味觉这种生理现象与人的形态联系起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科学。
而今天的科学发现证明,味觉的个体差异是天生的,就如同视觉和听觉能力一样,
人各不相同,并且在一个个体漫长的人生中也会不断变化。

当人体中钠含量偏低时,这种对盐的欲望就会冒出来,让人觉得咸味的食物格外好吃。
前文还提到,气味对于味觉的感知也很重要。
咀嚼食物释放出的一些化学物质会被嗅觉感受器接收到。
因此,是味觉和嗅觉感受器的共同激活令人感受到了食物的味道。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吃很多辣的食物并不会导致习惯化,
而是会觉得嘴里越来越痛。就好像吃滚烫的食物并不会导致习惯化一样,
辣并不会造成疼痛感受器的迟钝或关闭。
因此,食物的辣与其味道并不是同一种感官属性。

正如灵长目动物学家克雷格·斯坦福所写:“肉与性的交换、
政治关系网以及等级地位的展示,都是黑猩猩社会典型的肉食分配策略的模式……
人类那段狩猎、食腐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演化遗产,
不仅在于狩猎活动本身,更在于战利品的分配方式。

如果一头雄性黑猩猩愿意将它的一些猎物与一头雌性黑猩猩分享,
那么这头雌性黑猩猩更可能同意与之交配。

当然,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老桥段,男人总是对短期的交配机会感兴趣,
而不是用食物来炫耀自己抚养后代的能力。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M. F. K. 
费雪记录了自己的约会经历,她毫不含糊地描绘了热爱美食的单身汉:
“他们对烹饪的态度基本上由性决定,79岁以下的男人没几个愿意好好做顿饭的,
除非是为了讨好漂亮姑娘。
不管什么年纪的男人都不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烹制的菜肴有激发性欲的作用。

对我们灵长目动物而言,拥有味觉更多的是为了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而不是享受。

我们从狩猎-采集者的报告和考古记录中发现,人类热衷于食用长骨中的脂髓,
因为野生动物身上几乎都是瘦肉,只有脂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除了便于取出长骨中的脂髓外,狩猎-采集者还从动物的松质骨
(通常在长骨末端)中获取脂肪。

消化道内侧布满神经纤维,监控着其中食物的数量和成分,并将信息传递到脑干,
继而传递到下丘脑。食物的营养成分由消化道内侧的细胞进行评估,
利用血液循环中的特化分子将信息传到脑部。而摄食后器官,如肝脏和胰脏,
同样与脑部有信息交换。例如,胰脏对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很敏感,
如果其含量升高,胰脏就会分泌胰岛素,
而胰岛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脑部其他区域(见第五章)。

一般来说,肥胖的个体更喜爱高甜的食物。第二,从遗传的角度看,
这些儿童可能对甜味不敏感,因此需要更高的甜度才能得到满足。
第三,这些儿童需要更高的甜度才能激活多巴胺奖赏系统,这可能是为了补偿抑郁倾向。
所有这些因素,不管是单独起作用还是结合起来发生影响,
都会增加这些儿童在童年期和成年期变肥胖的风险。

我们不仅仅是一起吃饭、享宴,我们还成群结队地狩猎、采集食物;
我们与亲友一起洗刷烹煮;酒足饭饱之后,
我们还会花一点时间与人讨论美食话题以及下一顿要吃点什么。
而厌食症患者则陷入歧途,孤独地追求病态的完美,
他们在拒绝进食的同时也拒绝了人类社交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两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第一,除非全球食品经济发生崩溃,
否则发达国家和新发展起来的国家中,每一个人都仍将接触到廉价而充裕的食物;
第二,人类身体演化的速度仍然很慢,
生理上难以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应对这些过剩的热量。
而我们的心灵在自然选择进程的塑造下变得灵活、善于适应,
如果想要攻克肥胖的流行病,脑才是最佳目标。
许多公共卫生官员都说我们迫切需要节食,但节食要改变的不仅是吃什么,
还有对食物的态度和心理过程。我们对食物和进食认知过程的理解越透彻,
就能越好地实现这些改变。

万辛克总结道:“我们的胃不识数,而我们的脑子不长记性。”

说脑子不长记性未免有些夸张。参加派对的学生至少在短期内应该记得自己吃过鸡翅,
只是不太清楚自己吃了多少。那么那些压根不记得自己吃过东西的人呢?
除了记忆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机制能够提醒他们已经吃过东西了?

烹调活动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使我们的祖先变得更加灵活,更具适应性。
饮食是社交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亲友之间共享互惠,
因此工作记忆必须能够同时处理技术、烹饪、社交这三方面的需求。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饮食活动(包括食物的烹饪和分配)都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上。
可以确定,达成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对于生物层面
和文化层面的演化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感恩节享宴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食物,还在于其场所——这是典型的家庭聚会。
如果有儿童的话,他们不与成人在一张桌上吃饭,这还能强化关于童年的记忆:
儿童地位较低,儿童与成人的世界存在差异。

感恩节是美国人身份认同的体现,尤其是某一类的美国人。
对一个以自信、莽撞著称的民族而言,感恩节展示了美国人并非不屑于感恩。
同时,丰盛的食物提醒大家不应对成功感到羞愧,尤其是当你乐于与他人分享时。
感恩节还强化了美国的民族熔炉特征——在自己家中准备感恩节大餐并阖家享用,
这几乎和拿到绿卡一样,标志着外来移民的美国化。
许多移民家庭珍藏着他们第一次过感恩节的回忆,
这是他们接受新民族身份的一个里程碑。

记住过往才能定义现在。在我看来,一个人拥有的美好回忆要比糟糕回忆多,
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快乐的人。无需生活在食物匮乏状态下的人是幸运的,
对他们而言,简简单单的食物就是潜在的美好回忆的来源。应当谨记,各种力量,
个体的、集体的,都参与塑造我们与食物相关的记忆。
或许这样能帮助我们把糟糕的事抛在一旁,而创造更多关于美食和美好时光的记忆。

自然选择进程塑造了动物的分类能力。例如,所有的社会化灵长目动物,
都需要对同类用以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交生活。

有观点认为,随着人类脑容量的增大,储存加工词语的能力增强,语法就浮现了出来。
这种观念与诺姆·乔姆斯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观点多少是有些相反的,
乔姆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我们就拥有一种本能的、深层的语法能力。

有些食物味道不错,短期内不会致病,而且还是现成的,
但是现在认为这样的食物是不健康的,长远看来甚至是致命的。
食用此类食物被视为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并且暗示此人容易受到其他不道德因素的影响,
这种行为甚至被视做一种慢性自杀,而自杀在很多信仰体系中是不道德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大规模的文明比小规模的传统社会更容易出现创造性的天才,
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增长。人口基数更大,那么潜在的创造性天才就更多,
鼓励个体表达创造力的机会和机构也更多。

发达国家家庭内部的烹饪活动与传统的民族烹饪活动相似,菜谱没有所有权,
创新也不知该归功何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家庭烹饪发生了很多变化,
厨房中引入了新的技术和产品,这也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根本变化。
家政专家和研究工业化食品问题的食品科学家们希望能为美国家庭厨房带来效率与便捷,
于是各种饮食创新被自上而下地引入美国家庭。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女性从事创造性的烹饪工作?
女性进入这个体系已经有好几代人的时间了,其中有一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其总数仍旧无法与男性相比。这与餐厅厨房的工作环境有关:
男性更适应这种工作环境。情况或许已经在发生变化,但是社会变革往往发生得非常缓慢。
此外,工作时间也很重要。与其他行业一样,
年轻女性在平衡工作与家庭时会比年轻男性遇到更多的困难。
高级餐厅的工作时间没有什么灵活性,餐厅生意火爆的时间段是相对固定的。
这些理由充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在创意餐厅的工作机会有限。

在发达国家的现代饮食环境中,许多人随时都能获得相对廉价而丰富的食物,
饮食方面的创造力并不是必需的。食物匮乏已经不是问题,
家庭饮食中也不在乎昂贵原材料的烹制方法是否有创意。
不管是自己在家做饭还是花钱去餐馆吃饭,饮食创造力已经变成了仅是一种选择。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追求食物的创造性呢?看看本章前半部分托马斯·凯勒说过的话,
他指出了创造性体验的关键所在——创造过程充满“满足感”,能够促进“感觉”和“激情”。
毫不奇怪,多巴胺的奖赏/动机系统也与创造力相关:就像对巧克力“上瘾”一样,
人们也可以对创造活动“上瘾”。对于那些没有“上瘾”的人来说,创造力也能带来愉悦,
就像美味的食物能令人愉悦一样。我们追求甜食和脂肪时是有动机的,
同样,在生理和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我们追求创新也是有动机的。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灵长目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习如何进食,
它们会观察母亲以及社会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是如何处理食物的。
食物理论和心智理论一样,都不是人类的专利。但是我相信,和心智理论一样,
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强化的认知能力的作用下,人类食物理论的水平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我们的食物理论不可能仅关注营养,因为当生存境况到了生死攸关之时,
生理和文化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就好像生物学中的性别二分法在人类文化中表现得千姿百态,
异性之间的繁殖行为在人类文化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人类的食物和饮食当然也不仅仅是消化吸收而已。
我们的食物理论不仅关于能量,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但是我们满怀热情四处搜寻的美食或者自己烹制的食物,
也可以勾起更私人化的美好回忆。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偶然遇到的某种食物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过去某个时刻。此类能勾起回忆的食物,
至少是勾起美好回忆的食物,不应该只是“偶然”遇到。我喜欢为家人做番茄酱炒饭,
不仅仅因为这是处理剩菜的好方法,更因为在儿时我母亲常常给我这么做,
我希望某天我的儿子也会给他的家人做番茄酱炒饭。
某种特定的食物可能是发展一段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因为食物与感情的联系直达肺腑。
食物可以是唤醒、保持回忆的载体,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能勾起回忆的饭菜不一定要在法定假日和宗教节日食用。

对人类来说,我们对于许多食物的认识中,就包括其烹制和食用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从长期来看,跟踪记录食物的季节性不仅需要记忆力,还需要分类能力。
此外,随着我们的祖先发展出进行“精神时间之旅”的能力,
他们开始可以预测和讨论未来的事件,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知识无疑会成为他们获取食物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季节性会影响许多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但是对人类而言,
这种季节性是可以有意识地预见到的,因为人类懂得太阳、其他恒星、
月亮运动轨迹的知识,以及其他的历法信息。
我们的食物理论悄悄地监控着食物与时间之间的各种关系。

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被看似无穷无尽的食物环绕着,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食物一直就在那儿,而且将永远充裕。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生物和文化属性。足够幸运的人才可能随时获取各种各样的蔬菜、
水果、肉类、谷物、海鲜、坚果等,他们应当为自己的好运感恩。
最好的感恩方法,也是最人性的方法,
就是准备一顿美味的饭菜与家人、好友共同分享。

《2020学会成长》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成长会自然发生。
而现实是:时间流逝,你还是你,你不会自动变优秀。

你想在未来得到什么,你就要认真地规划行动——从今天开始要怎么一步一步靠近它。
时间会给你答案,如果你不去做,最终时间给你的答案就是:
3年过去了,你跟3年前一样,还是不配得到那个结果。

所以,你要行动。人生所有美好的结果,都是靠你刻意行动得来的。

为什么很多人在一个行业里工作了三五年,既没有实现大幅加薪,
也没有获得升职,而是整体状态趋于停滞?因为很多人都在追求自然成长,
并且寄希望于按部就班的努力工作,认为自己工作两三年后就能变得很厉害了,
这绝对是幻想。

时间带给你唯一的变化,就是你每天都在变老,
其他的变化都需要你靠行动刻意为之。

高手都在刻意成长,成长是一种不自然的“运动”

如果有人不在乎自己这辈子会活成什么样,那他无论怎样选择都无所谓。
如果有人仅仅是因为没有足够好的“筛选思维”才这样,
那我希望这些人都能通过阅读本书真正受益,因为这本书就是写给这些人的。

选择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可逆性,因为时光不能倒流,经历不能收回。
选择的这种特性要求你:你做的每一个选择,
都应该是你能选择的最好的那一个,你所放弃的都不如你所选择的。

想想你的精神世界若是由一堆烂书构成的,不可怕吗?

选择与谁共度一生,几乎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你在做其他选择时都可以偷懒,但在做这个选择时千万不要随便。
记住一句话:不合适就是不合适,真正合适的不会让你有半点纠结。

升级思维的目的是改变行动。请你反思一下,在过去的岁月里,
有哪些至关重要的选择是你本可以做得更好,但你没有做到的?
请你再思考一下,在未来的岁月里,有哪些至关重要的选择是需要你认真做的?
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筛选思维对你有哪些具体的帮助?

一个人在“得”的时候,你无法看清他,只有他面临“舍”的时候,
你才能真正认识他。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得到的过程。但是想得到的太多太多,
最终能得到的必然是少的。一些真正能大“得”的人都是“无情”的。
对于你不敢放弃的、你不舍得放弃的,他们都敢,也都舍得放弃。

物理空间对人认知的改变被很多人忽略了,但实际上,自古以来,
我们的认知都在被物理空间塑造,最典型的比如教堂、监狱、学校、商场等。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在同样的时间里,大家输入的信息是有天壤之别的。
同样是读书,有人随手摸到什么读什么;有人觉得时间宝贵,
读的每一本书都是认真挑选的。同样是听课、看电影、参加线下课,
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严格筛选,只输入最好的。

所以,要学会设计自己的信息环境,少追没有营养的剧,少刷劣质内容,
少看垃圾电影,少“喂”自己娱乐八卦,多读好书、听好课、看好电影。
同时,你的时间有限,你要提高输入标准。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期思维,没有耐心,开始急躁,他一定是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因为凡事都需要付出,没有耐心的人会害怕付出,没有付出必然没有回报。

理发店若想让顾客办会员卡,就得放弃一次圈钱的思路,甚至放弃一部分眼前的利益,
要先把客户服务得舒舒服服的,让自己的服务配得上顾客掏钱办卡,
这样,才能让办卡变得顺其自然,让每一笔钱成交得极其容易,细水长流,做长期生意。

一个人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要少包装自己,越要沉下心来积累代表作。
如果没有代表作,你怎么包装都不行;有了代表作,无论你去哪里,
别人都会认可你。代表作不用多,而要真的好。

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时间。从出生的那一刻,你就开始匀速地获取属于你的时间,
直到你死去的那一刻,你才拥有自己这段时间的全部。
你生来就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段时间。你一生获取的全部其他财富,
都是出售这段时间的所得。你这一生,就是一边获取时间,
一边售卖时间,一边获取财富的过程。
因此,人生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企业才有商业模式,人生亦有商业模式。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这本书里说,即便是打工者,也要有创业者的心态,
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的人生,这种做法的本质是经营自己人生的这段时间。

(1)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2)提高时间出售总量。

但很明显,开车超过5年的出租车司机没有成为赛车手,很多工作超过5年的记者、
编辑并没有成为写作高手。所以,一万小时定律有着巨大的缺陷,
长时间写作、练习,并不一定能让你越写越好,反而有可能把你写“废”,
让你的写作热情消耗殆尽。

既然勤都能补拙,那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聪明补拙?什么是聪明?
我经常思考这个概念。在我看来,聪明就是相信方法论,
坚信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更好的方法论去优化。

我的一个密友最近给我看了他写的一个诗歌般的故事,
这让我想起吉米以及他最终愿意付出的努力。我这位朋友上二年级时,
老师毕尔女士让每个学生画一匹马并剪下来。她将所有的马贴在黑板上方,
然后向学生们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理念:“你们的马和你们的头脑跑得一样快。
每一次你学到了新知识,你的马就会前进。”

《2014生育制度》

譬如,每个人都要吃饭,若是有人可以不必自己种田,自己煮饭,
那就必须有人替他种田煮饭,而他所做的工作也必须就是能满足种田煮饭的人的需要,
而且可以因为他做了之后,自己可以不必动手的。不论一社区的分工合作结构怎样复杂,
各项工作不但要能加得起来,而且须等于全社区每个人生活的总和。
各项工作所需的人员也依着全社区生活需要的总和而规定的。
举一个例说:一个社会里有多少人自己不煮饭的,也就必须要有多少代别人煮饭的人
(数目的规定得看煮饭的技术)。在一个都市里,有多少饭馆,
就决定于这地方有多少人是不煮饭的。这并不是出于某种权力的统治,
而是由于经济原则的活动结果。假如一个地方只有一百个人自己不煮饭,
天天都得上饭馆的,每个饭馆能招呼二十个顾客,则这地方可以有五个饭馆。
现在若有人另外又添了五个饭馆,每个饭馆只能有十个顾客,
每个顾客所担负的费用却增加了,因为他们要养活加倍的煮饭的人数。
人是有经济打算的,这些顾客会集中到五个饭馆里去,付出较低的价钱,
得到同样的伙食。其余的五个饭馆不能不停办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社会的分工合作结构是受经济原则的支配,
从事于某项工作的人数,在一定的技术下,是有一定的。

和个人生活攸关的是社会结构的完整,在这生死参差的人间谋社会的完整,
就得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于是社会一定得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
使死者尽管死,自有新人物出世来填补他们的遗缺。

这在家畜里看得很明白。小猫是不认得父猫的。
人类是怎样把父亲拉进这抚育工作中去的呢?

在托达人,父子关系是根据弓箭仪式来决定的。
特罗布里恩德岛民非但不承认男子在生殖作用中的地位,
而且极力否认父子间有任何生物关系。在他们看来,性交只是一种取乐,
女子受孕并不是因为和男子发生了性交,而是因为祖先的鬼送来了一个孩子的精灵。
男子不过是为孩子“开一个门”,即使这一点也并不是必需的。

在达到婚姻的一番手续中常包括着缔约的双方,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
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在没有完全履行他们的义务之前,婚姻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在结婚前,男女双方及其亲属所履行的各种责任,在我们看来,
其重要性是在把个人的婚姻关系,扩大成由很多人负责的事,
同时使婚姻关系从个人间的感情的爱好扩大为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
在这些必须履行的义务中,最受人注意的是经济性质的相互服务或相互送礼,
而且这些义务时常推及当事者以外的人。这种事实常被解释作婚姻的买卖性质。
男家给女家的聘礼,也有人类学者直呼之为“新娘的价钱”。
在人类学文献中,常被人当作买卖婚姻例子的是南部非洲土人中常见的“劳保拉”(lobola)风俗。

在这些土人里面,一个男子想得到一个妻子,在约定婚姻关系的时候,
他的父亲要送女家一群牛,这群牛就称作“劳保拉”。可是这并不是以牛易女的买卖,
因为女家并没有把女子送到市场上标价出卖,而且得到的这群牛也不能随意加以处置。
女家的家长要把它们分给他的亲属,分法也有一定的规则。
余下来的,他又要用来充作他自己儿子订婚时送到女家去的劳保拉。
男家在送劳保拉给女家时,他并不是全用自己的牛,他的亲属也有责任把劳保拉送来加入。
若是结了婚,女的要离婚的话,女家要把以前所收到的牛一条不错地退回去,
不但是数量上要相等,而且一定要那些以前送来的牛。
男家若有不是,妻子可以回娘家,男家要损失一笔劳保拉。

这样说来,劳保拉与其说是新娘的价钱,不如说是维持婚姻关系的一笔押款。
把婚姻这件事拖累很多人,成为一件社会上很多人关心的公事,
其用意无非是在维持结婚的两个人营造长期的夫妇关系;
长期的夫妇关系是抚育子女所必需的条件。为了双系抚育,人造下了这样多的花样。

一个社区里若分成若干感情隔膜、生活习惯不相通的小团体,
这个社区的团结力也必然很薄弱,对于这社区的生存力是有损害的。

我在云南禄村调查时,就觉得这地方夫妇间的感情淡漠得使我受了一些西洋文化影响的人看不惯。
我所租赁的那间房和房东的卧室只隔着一层板壁,所以隔壁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听得出来。
房东太太非但不睡在房里,除了打扫外,根本就不常进去。
据说他们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分了房。后来我又搬到另外一家去住,
房东和我同居一室。一个多月,我从没有见过他到太太房里去睡。
白天,夫妇各做各的事,话也不常说;没有事,各自去找朋友谈天。
夫妇间从没有在人前嘻笑取乐过。这也许是因为我住在他们家里所以他们这样装作;
即使如此,至少也可以表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行为的标准。
和睦等于不吵嘴,相爱等于不打老婆。不要说内地农村里的人是这样,
就连我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之间一样受了这种传统观念的浸染。
我在伦敦的时候,有一天和一位英国朋友从他家里出来,一同去赴一个约会。
临行,他和他太太分别时,当着我的面互相拥抱接吻,在他们是一种礼节,
可是这却使我起了一阵莫名其妙的异乡之感。这种热情的表示,
我想很少中国人是看得惯的。丈夫出门,在我们中国,太太照例守家,
不论丈夫出门会有多久;而西洋人却常常要和家眷一起行动。
这些都表示了在我们的社会上夫妇间的感情是不加奖励的。

在我们中国,所谓尝试还包括着这新加入的媳妇和这家原有的各分子生活上的调适。
童养媳和早婚的媳妇因为过门时年龄较小,生活习惯没有成熟,容易改变。
婆媳之间的关系可以比较合得来。换一句话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内婚制。

最通行的变相内婚制是中表婚姻。中表婚姻不但在中国很普遍,
在别的民族里也是一样的。表亲们的父母中必有一人是出于同一抚育团体的;
姑母和父亲,舅父和母亲,或是姨母和母亲本来是一家的同胞。
因之,表亲中传袭着一部分相同的生活习惯。

现在中国的青年对于婚姻有了一种以前的人所没有的,或可以没有的新要求。
他们要在婚姻配偶身上获得感情上的满足。

在一个文化比较静止的社会中,
父母自己认为妥当的配偶常常是对子女也未必不适当的配偶,因为他们的判断,
根据着可靠的经验,比较正确。而且,第三者的考虑也比较周到和客观,
他们可以顾到夫妇生活的各方面。

在中国这种环境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真的有恋爱的条件我是很怀疑。
读者不要误会我反对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我所要指出的,
能从这公式中解决终身大事的必须有一个客观环境,也就是说,
社会上要把夫妇关系的任务减得很轻,使夫妇不必经营全面的合作,
甚至减少到只有性和感情的内容。

夫妇之间能否相处,在我看来,是决定于两方面:
他们已往的历史里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
和他们既已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融合的意愿。前者要靠社会的安排,
后者则要靠两人的爱好。所以社会合理的安排和夫妇的恋爱是相成的。
若是把恋爱训作两性无条件的吸引,把一切社会安排置之不顾的一往情深
(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社会事业),婚姻也必然是这种恋爱的坟墓了。
真的坟墓里倒还安静,恋爱的坟墓里要求一个安静的生活却是不可得的。

现代社会中,儿女一结婚就和父母分居去经营独立生活,这并不是普通的情形。
有很多地方,新婚的儿女要经过一个附属的时期。
在我们农村里,男女结婚之后,常常要等一个时期才闹分家。
独立成家的大多是已有孩子的夫妇。

日夕相处一堂的父子和万里云山相隔的父子,在社会身份上固然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实际生活上的关系相差可以很远。

贾政为了要讨好贾母,和儿女们同桌坐了一忽(媳妇们站着侍候),
使全堂的空气紧张得大家觉得不痛快,还得由贾母打发他先退。
男女的行止轨迹相交的地方不多。妇人的领域是门限之内的世界,
因之妇德亦称阃德,阃就是门限。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
有一条社会封锁线。这充分表示了夫妇在区位上的隔离形态。
两人偶尔见面,自然“夫妇”只是在床上了,下了床得相见如宾。
阃外的丈夫对着门外的世界负责。他有时需要长期出外,阃门的妻子没有份,
她的职务是守着家。不但做官的可以游宦异乡,携眷同行是极不方便的事,
出外经商的又是重利轻别离,一别可以几年不回家。据说以前山西在外埠经商的人,
在家乡结了婚,生了孩子,就出门了,十多年,发了财回家养老。
这种夫妇关系和现代西洋夫妇到处结伴同行、形影相随的情形正是个对照。
西洋都市里总是女多于男,而中国都市里却总是男多于女。
在人口的分布上也表现区位性质的不同。

孩子渐渐长大,从生理性的断乳到社会性的断乳,母子的关系逐渐疏远。
这种疏远很清楚地表现在他们空间距离的增大。孩了从母亲的胸前过了一年多,
他自己可以独立行动时,就开始像一只扯着满帆的船,到处驶到处触礁。
在营养上需要父母供给,生活上需要父母管理的童年,
孩子们移动的区域不会太大。不过关于这一点,各地方又有很大的差别。
就以我们都市里的儿童和乡下儿童相比较,这差别也够显然了。
在乡下,儿童是“野”的,
一天中有大半天在不受大人们直接管束的儿童群中过生活。

我在禄村调查时邻居那家的情形很可以作一个例子。那家的老父母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不成才,抽大烟,又懒做工;二儿子却很勤快。起初他们并没有分家,
一家的农田几乎全是由二儿子经营和劳作。他辛辛苦苦挑回了谷子来,
他老哥偷偷地出卖了,换烟抽。这样,哥哥的抽烟抽到了弟弟的身上。
而且不久老哥想卖田了。若是继续这样维持下去,
一家的衣食都会被这不成才的大儿子所连累得发生问题了。
老哥又千方百计破坏他弟弟的婚姻,使他的弟弟永远不能成家,替他做牛马。
这种情形引起了社会的舆论。他们的父亲尽管觉得分家是件有碍体面的事,
但是也不能不忍痛把家分了。在一个合作的经济单位中,
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维持团体完整的必要条件。在以亲属作基础的团体里,
两代之间还可以用权力来维持不太平等的关系,同代之间则比较困难了。
这是兄弟间各自成家的一个原因。

我在禄村调查时邻居那家的情形很可以作一个例子。那家的老父母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不成才,抽大烟,又懒做工;二儿子却很勤快。起初他们并没有分家,
一家的农田几乎全是由二儿子经营和劳作。他辛辛苦苦挑回了谷子来,
他老哥偷偷地出卖了,换烟抽。这样,哥哥的抽烟抽到了弟弟的身上。
而且不久老哥想卖田了。若是继续这样维持下去,
一家的衣食都会被这不成才的大儿子所连累得发生问题了。
老哥又千方百计破坏他弟弟的婚姻,使他的弟弟永远不能成家,替他做牛马。
这种情形引起了社会的舆论。他们的父亲尽管觉得分家是件有碍体面的事,
但是也不能不忍痛把家分了。在一个合作的经济单位中,
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维持团体完整的必要条件。在以亲属作基础的团体里,
两代之间还可以用权力来维持不太平等的关系,同代之间则比较困难了。
这是兄弟间各自成家的一个原因。

在实行父居方式的地方,男子一生住在一个村子里,往来大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
而嫁来的女子在丈夫村子里所接触的人都是生面孔,她和她一同长大相熟的人隔离了,
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只有听命于丈夫的指挥。她唯一可能的反抗是逃回娘家去。
在一个母居的社区中,妻子的左近都是她自己的亲属,
做丈夫的不能不低声下气一些。区位上离合的安排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内容。

我们总是觉得现在不过是将来的预备。煮饭是为了预备吃饭,
吃饭是为了预备不至于空了肚子去上课,上课却又为了要得些将来有用的知识。
将来、将来,一切都为了将来。每个人的心头都觉得将来是十分真实,
永远在用他的想象来描写他自己在人生舞台上将要扮演的角色。
他所担心的是为了这个,他所以肯努力的也是为了这个。可是事实怎样呢?
哪个白日梦能成为现实?所谓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就表明了在时间的推移中,
我们每每发现现实的自我永远是有缺陷的。它尽管追赶着理想的自我,
但总是差一步。于是,我们若胆敢把往事来重提,哪一事不令人懊丧追悔?
懊丧追悔有什么用呢?时光不倒流,亡羊补牢并不能收回已失去的羊群。
人生的历史不能重写也许是人间最大的憾事吧。理想和现实的不能相符,
使我们在内心铸下了一个重生的愿望。

“再来一次!”尼采喊出了这个人生基本的愿望。可是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怎么可能呢?
正如尼哥底母责问耶稣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
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么?”宗教家把这愿望推入了超自然的世界中,
一个对于地上的事尚抱怀疑的法利赛人自然只能说:“怎能有这事呢?”

子女既常被父母视作是自我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在时间上却是后来的。
它有着另外的一个起始。于是一个被现实所蹂躏过的自我,
在这里却找到了一个再来一次的具体机会。
每个父母多少都会想在子女身上矫正他过去所有的缺点。
他常小心提防使自己不幸的遭遇不致在他第二生命中重现。
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个抽鸦片的父亲严词申斥他儿子偷吸了一支香烟。
在第二生命中,一个还没有被现实所毁损的生命中的一支香烟,
自比已经糟蹋了的生命中的鸦片为严重。做一行怨一行,
所以木匠的父母会不愿儿子再弄绳墨斧斤。这些都表示:
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重生机会。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时,他会感觉到懊丧,甚至严重些,
对自己失去信心,终于把理想一步一步排挤出去。
可是现实自我却又不能脱离理想而单独存在,
人是无法回到禽兽的水准上去过活的。失去了自信的人不是成为病态,
就是自杀。因之,理想和现实既不能挤得太紧,也不能分得太远。
把理想自我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我们常可以听得长辈们捻着胡须,容忍自己的过失,而把责任轻轻地交卸到下一代去。
“你们得好好干。”意思是他们已经过去了——并没有完全过去,
只是寄希望于下一代身上。在理想和现实极不易相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人们,
最容易有这种口气。李安宅先生曾愤慨地说,这是“维新”以来的大毛病。
“父母放弃责任而妄勖子女,教员放卸责任而妄勖学生,
壮年放卸责任而妄勖青年。”“以致一代复一代均将人生大事留给将来。”

所谓社会变迁,从这方面看去,实在是社会标准的竞争和兴替。
社会上不断发生新的理想和新的行为方式,不论是出自个人的发明或是由别地的输入,
若是这些新的比原有的更能适合于当时的需要,它们就被人接受,
代替原有的成为社会上新的标准形式。

话说来似乎是很容易,很简单,可是事实上新旧的交替总是会展开争斗的。
这一幕争斗却常加剧了父子之间的隔膜。亲子之间因为隔着一代的时间,
他们很可能接触着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发生理想上的差别。
这是在变迁剧烈的社会中常可见到的事。做父亲的代表着旧有的社会标准,
而且握着社会交给他的权力,要把他的儿子造成合乎旧有标准的人物。
为儿子的若接受了一套新的理想,新的理想又和旧有标准格格不入时,
则他就处于两难的地位了。他既不能抛脱他的父母,
因为父母是他生活的授予者和保障者,而且又有童年期亲密的感情把他们互相锁住;
他又不能抹煞了自己的希望,跟着前辈走上一条他认为是死路上去。
世代的兴替,社会的变迁,不知在多少人的心头玩弄过这套绞人心肠的把戏。

父亲的身份在性质上和校长的身份是不同的。只在特殊及有限的情形下,
父亲这个身份是可以找人顶替的;可是在普通情形中,谁是你的父亲,
一辈子是你的父亲了,死了还是你的父亲,而且没有人可以真正充分地代替他做你的父亲。
这说明了亲属关系是个别的,是认人的。我们觉得一个家不因若祖若父的死亡而断绝,
是另一种意思,只是指每个家可能一代一代地接续下去,
可是并不是同一团体的永久存在。我的父亲并没有代替了我的祖父,
即使祖父死了,父亲做了家长,他还是我的父亲而不是祖父。
这和一个教员做了校长,或是一个校友被聘为教员不同。
后者是个人改变了他的身份,前者却不能变。祖父死,我们就没有了活着的祖父;
校长出了缺,学校还要继续的话,就会有个人来当校长。
校长并不限定哪一个人当,所以学校的寿命超过了个人。
祖父、父亲却不能找替手,所以家庭是暂时的团体。

人类的幼年需要依赖成人的保护和供养的时期特别长。
这是形成家庭的一个主要因素。家庭就是为了保障孩子得到保护和供养而造下的文化设备。
要使父母肯担负这工作就得使他们感觉到孩子的无能,不能脱离他们。
在父母眼中,儿女是不会长大的。老莱子要讨他父母的欢心,
得穿起彩衣,学孩子们跳跃。靠了父母这种心理,
孩子可以不必在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去直接应付环境。在冷酷的环境和孩子之间有父母这个缓冲。

孩子从小只要张嘴哭,就有乳吸;伸手要,就有玩具。这个世界是一个随心所欲,
说苹果,苹果就来的神话世界。若是孩子能永远得到这优待,
他将成为天宫里的王子了。可是真实的世界哪里真会像是神话。
一切东西都得费心费力去求取,而且资源有限,不但各人把劳动的收获分别占有,
而且人家先得到了,可以使自己白费辛苦。竞争,竞争,
即使不像达尔文和马尔萨斯所想象的世界那样冷酷,世界上只有一个爸爸,
那是千真万确的。在私有制的社会里,除了父母,
谁肯无偿地授予你他自己劳力的结果呢?除非你去抢、去剥削。

一个在家庭环境里生活得太久的孩子,他会在家外的竞争场合中失去适应的能力。
在家里他所碰着的人是到处都愿意成全他的,至少也是为他的益处着想的。
可是在竞争的场合下,却不全是这样的,在利害关头,可以是你死我活,毫不留情。
家庭里训练不出战士,嘴上衔着银匙的成不了好汉。
家庭里多的是迁就、谦让,少的是争斗。我们小市镇里的少爷们,
就是代表这种教育的结果。这种人,一遇着困难就会想到父母,尤其是母亲。
多少诗、多少小说在歌颂这温存留恋的心情。我们说到童时的天真,
童时的可爱,还不是因为儿童时期我们有个不要报酬的保护者,不必我们工作,
我们可以得到生活的满足?试问那些流浪的孤儿,
他们能不能欣赏这种歌颂童年的诗篇?我们若从这方面看去,
最喜欢看冰心《寄小读者》的也许并不是太小的读者,而正是那些刚被家庭推出来,
进入社会自谋生活的年青人。在社会断乳的过程中,
他们留恋追慕那温暖而不须自己负责的家庭,想有个永远在身边的母亲。
也正是因为没有人能永远躲在母亲的怀里,
所以在这一段时期的读者会有要求母爱的情绪。

在历史上我们也看见过有类似蜜蜂的分房,
大规模成批的移民到未开发的新大陆上去建立他们的新社区。
但是人类的世界却狭窄得很。我们绝不能希望一个永远开发不完的广阔天涯。
何况人类和蜜蜂毕竟还有一点不同。蜜蜂能单靠生物机能来分工合作,
而人类却靠累积的文化。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殖不易常见,
除非人类愿意活在极简单的程度上。在人类中,除了在一个因技术不断发展,
经济也在不住扩大的期间,一般说来,一个新分子的生存空间,
物质和社会的支配范围,还得在旧世界里寻觅,
他得在原有社会分工体系中获取他的地位。社会结构不再扩张时,
新分子入社的资格就得向旧分子手上去要过来,换一句话说,
他一定要等社会结构中有人出缺,才能填补进去。
这就是我所谓的社会继替。

社会有一定的容量在战时最为明显。战时的动员就是调动社会各部门人口数量的配合。
战争是一件临时发生的社会大事,有关生死存亡。
每一种战争都需要一种能担负这事务的社会结构。
战争里要多少作战人员依着战争的性质、战场的广阔而决定。
一定数目的作战部队必须多少补充的预备部队。这也决定了每一时期要训练多少壮丁。
要维持这个数目的军队能在战场上依着计划作战,
就得有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工厂里制造军火和装备,有一定数目的农民在田地上耕种、
生产粮食,有一定数目的矿丁在矿山里发掘原料,有一定数目的司机在公路上开汽车、
在铁路上开火车、在海面上开轮船、在天空里开飞机。
……现代的战争必需有详尽的统计和计划。
人数的调遣是最高统帅部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战争结束就有所谓复员,这是要把社会结构改弦更张,
各部门的人数必须加以重行分配。若是不预加计划,就很容易发生失业的恐慌。
这里我们最容易看得明白每一个不同的社会结构有它适当的容量。
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出毛病,所谓出毛病就是社会上有许多人不能得到工作,
生活发生困难,或是人手不够,社会事业发生停滞。

以往论人口的学者很少注意到人口数量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早年的马尔萨斯就是个接受“将错就错”论的人。在他,生育是自然现象,
人像苍蝇一样会不断地繁殖。人多了食料不够,
吃不到饭的人因穷困营养不良而死去,为要争食料,大家抢饭吃,发生战争。
他最后是主张积极性地限制人口,使大家能安居乐业,
不必在饥荒战争中去解决人口问题。
但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把人类看成和其他动物相同的,
也就是说他忽略了人类生活所赖的社会结构。人口的消长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现象,
也不是食料的多寡,而是决定于社会结构的性质。
马尔萨斯对于人口的预测没有实现。在十九世纪人口增长极快,
而到了二十世纪,经济发达,食料日增的情形下,西欧各国反而闹人口降落。
在中国和印度却始终保持着庞大人口,虽则他们的生活程度已近于生存线。
依马尔萨斯的说法好像人口在可以得到食料的时候,必然会增加的,
和苍蝇一样;因之人口必然在最低的生活程度上过日子。
依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看法则不然。人口的数目是依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的需要而决定的。
若是一个结构里需要的人数多、物资少,
这结构中的人甚至可以在半蛰的状态中过着不得饱食的生活;
相反,若是一个结构只需少数人口就能维持,尽管食料丰富,
也不会依几何级数的速率去生孩子的。

我在《禄村农田》一书里曾特别重视农作里劳力的需要和分配。
在以体力来耕种的技术下,在农忙的季节里即使动员全村的劳力还是不够。
换一句话说,为了要维持农作的劳力的需要,虽则这需要只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期间,
农村里不能不养着大量的人口。在这种人口就是生产动力的经济结构中,
地狭人众的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在以蒸汽、电气等作动力,
以机械作工具的经济结构中,如现代的西洋,社会结构所需人口的数目降低了,
人口渐减的趋势也日见显著。我在这里固然不能用数字来说明每种社会结构的容量有多少,
但是若从这个观点去研究这问题是可以有结果的。

看法的不同,使得在人口问题的对策上,因之也有所差别。
世界各国的政府因为不同的目的时常采取奖励和限制人口的政策,
但是效果时常是并不太显著的。当然政府可以禁止出售节制生育的书籍和工具,
但是在这方面官方所能做到的很有限。至于奖励则更不易见功。
除非政府在经济上谋改革,否则人口消长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以中国的情形说,我是一向主张推广生育节制的。
中国人口太多,资源不足是事实。依现有情形维持下去,
中国人民的生活程度是无法提高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单单推广生育节制的知识,
并不见得能减少人口。人口众多是症候,而不是病源。
除非中国农业里能采取别的动力,不依赖体力劳动,人口才能逐渐减少。

在中国农村中,我们常见到农民们对于生育毫无限制,一个妇女可以生十几胎。
有人认为那是出于中国伦理观念奖励生育的影响。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死亡率太高,尤其是婴孩,所致。
死亡的威胁下,要维持社会结构的容量,势不能不多多生育。
农家尽管几年就有孩子出生,但是能长到成年的儿童为数并不太多。
奖励生育并不一定是奖励人口,只是人口的维持没有把握,
不能不出此多生一些的下策。我说是下策,那是因为这是最不经济的办法,
别的投资多少可以有一些收获;投资在人身上,而人一死,
则全功尽弃,还赔上一付棺木。一个已经穷困的社会,
再有人的不断死亡去侵蚀它的余力,自是一件可悲的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对于继替作用没有清楚原则的社会,每逢一个人死亡或退位,
他所占的地位都要成为一番争夺的目标时,这个社会的混乱,一定难以避免,
一切日常生活都会无法进行。所以继替原则的规定其实是一种消极的保障,
使社会秩序不致因社会分子的新陈代谢而趋于紊乱。
至于一个社会想采取哪一个原则来规定它的继替作用则大有挑选的余地。
从过去历史上看,似乎只要所采用的原则能把社会地位的授受规定得清清楚楚,
易于记认,不生争执,就可合用。最理想的是限制到一个人的死亡
或退位时只有一个人有资格来继替他。退求其次则即有争执,
也要有一定的标准,使这种争执能最经济最有效地予以解决。
至于继袭者在能力上、在天赋上,是否可以胜任所继的职务,
却时常不是规定继替原则时最先考虑到的问题。

在初民社会中有许多重要职位如巫师、祭司等规定着许多在我们看来毫不相干的资格,
譬如必须是孪生的、瞎眼、孕妇、白痴、反常心理的人。
其实这不过是利用生理上不常有的特性来限制这些职位的竞争者罢了。
也有地方利用人为的特性来规定资格的。有时看来简直是不近人情,
强人所难,如不准婚嫁、毁伤体形、限制饮食等普通人所不愿接受的事。
正因为一般人所不愿接受,所以竞争者的数目可以因之减少。
也有地方用财富来规定资格,北美大草原印第安人中,一个人若想爬上一级年龄组时,
必需用钱向上级的人购取资格。又像滇西的傣族要升作一个有地位的人,
必得消耗大批财富做一次“摆”,请一次客。
这是和我们现代社会中收取巨额学费以限制统治阶级人数
和以时装挥霍来决定出进夜总会的资格,用意是相同的。

若以亲属关系来作某项事的资格,可以免除很多发生竞争的纠纷。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例子,若是进入戏院的资格是付出一定的票价,
则凡是有能力付这个价钱的,都可以购票入场了。
若是人多票少,一定要在小窗口拼命挤才能买得着票,
妇孺老弱固然取消了入场资格,但愿意出汗折腰的还是大有人在,
把一个戏院门前闹得乱哄哄。现在假定戏院里立下一个被大家接受的规则,
入场资格以亲属作原则,能入场的必须是上一场入场者的长子,
戏院前必然秩序井然了。因为尽管你神通广大,所求必得,
可是你却永远不能选择你的父母,随意认人作爸爸,除了冒充。
这种冒充要检举时也比较容易。

孙字本身就明白说明了是自己的再生。古礼中,祭父时以祭者之子尸其位,
那是以孙代祖;昭穆的排列也是隔代成组。我们虽不能确知这些习俗发生时的用心,
但是若从世代交替原则上看去,这些习俗似乎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领悟。

棺材毕竟不是死亡的原因,子女成年也不是自己衰老消灭的促成者。
可悲者自是死亡和消灭,不在所预备下的后事,更不是它们的标记。

但是事实上却不然。亲属体系一出家庭立刻发生单系偏重的趋势。
以我们自己来作例,就很少人能知道外祖母的舅父是姓什么,名字叫什么,
他娶了谁,他的曾孙做什么事?反过来看,
我们每逢节日很可能会对我们曾叔祖的神位磕头,
他的尊容有时也会在过年时所张挂的神轴上见到。至于他的子孙,
很有机会可以见面,称兄道弟,祭祠堂时一起行礼。他们结婚时还要破费我们一份贺仪。
他们的父亲死时,在讣闻上会发现我们自己的名字。
我们对父亲方面的亲属记认得很广很远,而对于母亲方面的亲属则很多就不认账了。
当然,我们在这里应当先声明,这种单系偏重和所谓压迫女性是无关的,
因为有很多别的民族里,好像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土人,
母亲方面的亲属记认得很广很远,而父亲方面的亲属却记认得很狭很近。
亲属的偏重可以在父亲方面也可以在母亲方面,
可是在人类社会中还没有双系并重的亲属体系。

生育制度的两部分,抚育和继替,既包含着这种矛盾,双方都会因之蒙受不利。
因为继替是单系偏重的,所以孩子在抚育上多少会因性别而受到差别的待遇。
在我们这种父系社会中,女孩子被认为讨债鬼,
不但在教育上受不到和她们兄弟同等的注意,甚至在出生时也有即被溺死,
或很小时就被抛弃或被出卖的。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低落,
无疑是导源于这种歧视的。可是我们也决不应认为父系社会中,
父母对于女儿的感情是特别淡漠的。凡是能得到抚育机会的,多年相依的生活中,
亲子感情的联系总是很强的。因之,即使在继替过程需要单系的条件下,
因为抚育的双系性,单系继替的原则也总是不能贯彻,至多不过偏重于单系罢了。
这也就是说,在继替过程中,时常依旧有双系性的部分存在。
因为如此,所以社会的秩序和团结也永远受到继替作用的威胁,
社会上许多纠纷就出于这个抚育和继替的矛盾上。

在我们社会中,女儿过门之后,固然在名义上是和母家脱离了经济关系,
但是在生孩子时,做外婆的还是得送大批礼物,包括孩子的衣服和首饰。
这份礼物有些地方是认为必需的,相关于产妇的安全。
平时,姑奶奶回娘家,常会引起嫂嫂的嫉妒,因为母女间私相传授的事,
也是乡下家庭口舌中常常挂在牙齿上的题目。
当父母逝世时,虽则女儿不能正式得到遗产,
但是出嫁了的女儿也很少会空手回家的。

有时,夫妇可以不生孩子,生了又不一定长大;长大了,又因为单系继替原则,
可能是依旧不能继替自己的父母。有时,孩子又生得太多,
有资格继替的可能很多,继替时也就不免有种种困难发生。

若是社会结构不变,而人口增加,社会上各种活动也必然不能有最大的效率。
譬如,一个人本来有能力可以耕种20亩田,技术不改变,而人数加了一倍,
每一个人只有十亩田可以耕,这社区里的人就会浪费一半的劳力;
若是他们生活单靠土地的收入,则他们的生活程度也会降低一半。
为了社会结构的完整,人口不宜减少;为了社会的效率,人口也不宜增加。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描写事实,因为事实上,人口的消长还不能完全受人的控制。
可是在事实层次里,这原则是存在的,
人口太多或太少对社会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结果。
人口学者有人口适中点的理论,也就是指这社会结构的完整和效率的配合。

最明显的例子是广西的一些瑶族集团。
在他们,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不论男女。凡是有了两个孩子,
继续受孕的胎儿就要被堕弃,即使没有被堕弃而出生了的婴孩,若没有别家认领,
也不易逃避被溺死的运命。这样,他们使人口安定在不会增加的水准上。
他们更以承认父母两系并用的办法去解决一家不一定有一男一女时的困难。
他们限制人口的原因是在避免继替时的困难。在可耕地有限的山谷里,
周围住着的都是比他们势力强大的汉人,资源的限制是显然的。
若是一家有了两个以上的儿女,增多的人口既然不易到山外去谋生,
势必分享这有限的资源,结果免不了沦入贫困的境地。
所以他们实行了人口的控制,使人地的比例不会改变。

像瑶族一样有系统地限制人口除了实行计划生育的现代社会之外还不多见。
在较为广阔的大社区里,人地的调适不致像山谷居民那样紧凑,
因之,也不易见到这种明显地限制人口的规律。若是人口不加限制,
或限制得不严,以每家说,很可能有较多的子息了。
于是怎样以多继少,就成了问题。

农田诚然不像权力那样不能分割,
可是我在本章开始时就已说到了人口增加是对生活程度的威胁。
以一家人说,若是有两三个儿子,即使父亲手上有相当可观的田产,一分家,
各人所得就会小得甚至不易谋生了。我在禄村就见到过这情形。
在上一代,该村还有200工田的人家,到这一代最多的只有85工田了。
农场缩小的原因是分家。分家就是以多继少的结果。
生活的贫困是一件极容易明白的事。田地少了,生活苦了。

在云南自有50工田的人家,若是只有一个孩子,
这孩子长大了可以有个小康之家;若有了四个孩子,这些孩子全得降为佃户。
我在禄村就看见毗邻而居的王家兄弟。长房人口多,到第三代,
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下田了。而二房因为家主死得早,只留下一个独生子,
到第三代,那孩子却在中学里读书。同是一个曾祖,
孩子们的前途可以相差得这样远!我当时曾想:父亲早死竟会成为孩子们的幸福,
这世界也太残酷了。在这种世界中,同胞兄弟却成了生存的威胁。
阋墙之争怎能只说是世道的衰落?其间确有经济的基础,不容我们忽视的。
我虽不愿把经济因素看得太重,但这生活在饥饿线附近的人,
同胞的合作似乎很容易被资源的分割所掩没的。
人口压力在继替过程中终于引起了同胞间的相煎。

若是社会一旦放任了聪明人去占别人的光,聪明人的数目却会日增月累,
结果招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法国人口的下降之速,
一方面固然可以表示他们潇洒脱俗的风格、巴黎咖啡馆里的文采,
可是另一方面却不能不使一辈远见之士,忧心到他们社会完整的动摇。
等到铁骑压境的时候,遭殃的却不分聪明人和傻子了。

若是一个家庭毁灭了,对于别家可以没有什么影响。
这种情形下,没有儿女来继替,至多不过是这一个小单位的消灭罢了。
从这单位讲,男的死了,女的不易维持生活,就得改嫁,或是附入别的单位、
或是殉葬,换一句话说把原有的单位毁灭了,也就可以了事。
事实上,这种情形在初民社会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
死者的财产可以一起葬在地下,或是抛在海里,完事。
但是在分工体系比较复杂的社区里,一个人死了,
社会上生活相关的其他人还想顺利活下去的话,就不能采取这种消极的办法了。

若是每家都得临时决定儿子抑或女儿谁嫁出去或赘出去的问题,
凡属出去的一方面就容易不甘心接受这不利的决定。
所以,倒不如社会决定了之后,被歧视的一方面怪不得爹娘,只能自叹命薄。
这是社会上单系偏重有一贯性的原因。

入赘在我们自己社会中,尤其是西南一带的农村中,是同样很通行的。
我知道有一个村子里凡是有女无男的人家没有不是招赘的。
而且这村中,有女无男的人家为数很多。在这村中,也有招了赘婿之后,
父母又生儿子,姊弟一同留在家里的。还有,因为入赘的风气盛行,
有特别能干的长女,即使早有弟弟的,也有招赘的。她所生的儿子有一个姓母姓,
其余姓父姓,并不是兼从父母,所以在个别例子中,仍旧是单系的,
虽则儿女都留在家,实行了暂时的双系。西南农村中所以发生这种现象,
有一部分是出于边省人口流动较大,男子又比女子容易流动。
外来男性的移民大量地进入这区域,他们本来已经脱离了自己的父母,
不能希望留在家里承继父母的财产。他们入赘做女婿是有得无失。
在边区男性的流动和死亡率似乎较高。定居的人家有女无子的可能性较多,
这两个原因配合起来,可能使入赘的办法通行起来了。

在我看来,两方面都有一部分理由。我已经说明了亲属体系中的四个层次:
谱系秩序,亲属名词,亲属称呼,被用到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身上的亲属称呼。
克罗伯是着眼于后面的两种。尤其是最后那一种亲属称呼的次层扩展,
譬如我们见了长者称“老伯”,写信时写“仁兄大人”等。
在这范围里克罗伯的心理表示论最能解释,就是一般所谓“叫得亲热些”的心理动机。
可是为什么叫“老伯”是可以表示亲热,更确切一些说,表示尊敬和亲密呢?
克罗伯的说法可以解释亲属称呼的扩展作用,但是并不能说明扩展作用的出发点和限界。
所谓出发点就是指在用“老伯”来称一个长者之前,必然有一个用伯字来记认的亲属,
有一套和这名词相关的态度和行为;
我们在“初生情境”里学习到了对被称为“伯”的人尊敬和亲密,
然后在需要表示尊敬和亲密的“后生情境”中用着老伯的称呼。
而且有些人我们称“老伯”,有些人我们不称“老伯”而称“叔叔”,
每个亲属称呼的扩展都有着限界,这限界固然是表示推广某种态度的限界,
但是划定这限界的还是社会关系。
譬如,我们对于比父亲地位低、年龄小的客人,不称老伯而称叔叔。

氏族的功能既然以政治、经济、宗教等为主,
这些制度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了氏族的存在问题。
洛伊也说:“世界上许多文明民族,如希腊人,从前是经过一个有氏族组织的时期的。
但这个事实也许只表示到了某一文明程度,氏族制就要衰颓。”

家庭虽则也是曾吸收了很多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
但是它有一个基本的抚育作用守得住,虽则其他的功能已经逐步移了出去,
它还是能存在。氏族在生育制度中其实并不是一个必需及重要的组织。
它是靠其他功能而得到发展机会的。一旦其他的功能不再利用亲属关系,
氏族也就会像一朵花一般的萎谢了。至于氏族其他功能的内容,
因为和生育制度没有太深的关系,所以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了。

《2018早起的奇迹》

现实中只有寥寥数人才能靠近自己梦想的生活,而名言也变为了陈词滥调。
大部分人甘于平庸,不管生活赐予什么,他们都照单全收。

每天醒来后的活动会不可思议地影响到成功的级别。专注、高效、
成功的早晨会让你一天都精力充沛,最后必然会创造出专注、高效的成功生活。
反之,懒散、低效、碌碌无为的早晨只会让你一天都精神萎靡,
最后必然会导致懒散、低效的失败生活。只要简单地改变早上的活动,
你就可以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远比你想象的更快。

一群优秀的医生和护士密切关注我的身体状况,并参与到恢复期间的各个环节;
所有的食物经过精心准备后直接送到我的嘴边。
我甚至不用操心工作问题不用担心房租、水电费该由谁来缴。
在医院过日子实在轻松。

但当我经历人生中第二个深渊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没有人同情、可怜我,更没有任何人探望、关怀我。大家都很忙,
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所以这次我只能靠自己。
我人生的各个方面——身体、精神、情感和财务,
似乎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乔恩毫不犹豫问道:“跑步和现在的生活,你更讨厌哪个?”
我已经走到了绝境,没有什么不能失去。于是,我决定开始跑步。

早晨,我穿好跑步鞋,带上iPod,以防跑步太过无聊,随后就走出了家门。
当时我完全没有料到,自己的人生会因为这次跑步发生迄今为止最强大、
最深远的变化。

当听到吉姆·罗恩(Jim Rohn)关于个人发展的演讲时,
我突然明白了之前从未真正理解的道理。你曾经或许多次听到某个人的话,
或是某句歌词,抑或书上的一句话。你始终没有领悟那些词句,直到有一天,
它们再次出现,深深地震撼你的心灵。因为你当时的处境和心理
状态已准备好领会这些词句的精髓。就是那天早晨,
绝望的我听到了让我顿悟的那句话。

我听到吉姆自信地宣称:“你的成功水平很少能超过自己的个人发展水平,
因为你是什么水平,就会创造什么水平的成功。”
奔驰在跑道上的我突然停了下来,我感觉这句充满哲理的话即将改变我的人生。

是的,现实世界就好像一场海啸,向我迎面扑来。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也没有创造并维持我想要的成功。

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自己不立即采取行动,
告诉人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才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么你的朋友、
家人和同事也很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沦为平庸之辈就意味着你要默默忍受
自己并不想要的生活,而且会在其中苦苦挣扎。大多数人每天都过着平庸的生活,
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人际、财务等方面,尽管如此,当他们醒来时,
还是想要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幸福、爱、健康和财富。

肥胖像癌症和心脏病等致命性疾病一样,让每个人都感觉筋疲力尽。
肥胖人士的身体健康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如果不喝几杯咖啡,
他们就会感觉萎靡不振。从某个角度说,
提神类饮料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人们在生理上的不适。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询问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他的表情一定会很奇怪,仿佛在回答:“我怎么会知道?”那么,如果我问你,
你会怎么回答?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他们简直就是糊涂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

当然,一般人是得过且过,从来没有比“活着”更高的目标。
大多数人都只会关注如何度过当天,走最轻松的道路,
追逐转瞬即逝的快乐,同时避免一切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

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下的选择、行动,乃至想法,
都会对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为你的每一个想法、
每一次选择,以及每一项行动,都决定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人格倾向于接近生活中5个最亲密人的平均水平。
你跟谁最亲近,你的生活就越像谁。如果你的身边都是懒鬼、弱者、
爱找借口的人,你也不可避免地沦为那种人。所以,多花时间与积极、
成功的人相处,他们对待成功的态度和习惯会慢慢地影响你,
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成功。

大多数人一方面对自己惨淡的人生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选择屈服于平庸。

我们在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其实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拥有更多的财富,
取得更高的成就,却感觉自己陷进了泥潭,不知道如何解脱。

你宁愿半死不活地赖在床上,也不愿意起床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自己必须睡足8小时才能精力充沛,
那么只要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你就会感觉疲惫。
如果你改变自己的睡前想法,结果将如何?

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联系微妙而强大。我相信,我们应该为自己全部的人生负责,
包括不管自己每天实际睡了多久都要精神抖擞地醒来。

因为若6~8个小时没有喝水,你的身体已经处于轻微脱水的状态,
而脱水会导致人体疲劳。所以当你感觉身体疲惫时,
其实更需要喝水,而不是睡觉。

外部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倒影。通过每天的努力,以及专注于提升自我,
你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人生也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旦你将注意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的内在动机将会大幅增强。
大声喊出你真正具备的能力,这会让你更加自信;重温自己的决心、意志和目标,
能让你再次充满活力。马上开始行动,为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奋斗不息。

消化食物是身体每天最消耗能量的活动之一。
每餐吃得越多,你就越容易感觉疲惫,
所以我建议你进行“神奇的早起”计划之后再吃食物。

一顿饭包含的“生鲜食物”(水果和蔬菜)越多,就越能为你提供更多的能量,
让你的头脑变得更加专注。因此我专门设计了“神奇的早起超级食物营养汁”。
是的,一杯营养汁就能提供你身体需要的一切营养——完善的蛋白质
(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抗氧化物(抗老化)、所有的必需脂肪酸
(增强免疫力、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脑力)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每天早晨起床时,你都应该这样想:“今早醒来真幸运,我还活着,
我还拥有珍贵的人生,我不能浪费它。我将倾尽全力实现自我发展,
打开自己的心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人带去幸福。

你和任何人一样都有享受幸福、健康、财富和成功的权利。
你要坚信这一点,将它铭记在心,今天就采取必要的行动,
创造自己想要的壮丽人生。

20世纪70年代,世界似乎开始面临石油耗尽的危机。
原因很简单:世界经济在快速发展,而这需要大量的石油,
但是我们开采出的石油量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当你把存款定义为虚荣的自我和收入之差时,你就能明白,
为什么很多收入不低的人很难存下钱来,
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和自己想要尽情炫耀并与其他炫富者攀比的本能抗争。

那些长期成功经营个人财富的人并不一定有着高收入。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完全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每个人都知道,钱能买到各种各样有形之物,但钱还能买到很多无形之物。
后者不容易理解,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
但是金钱的无形好处比你存钱购买实物的有形好处要有价值得多,
还能提升你的幸福感。

当你不是为了购买特定目标而存钱时,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你有底气一直持币等待,也可以随时将这笔钱投入使用。
你的存款会让你拥有充足的考虑时间,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时改变方向。

你的储蓄率是通过控制自己对生活方式的欲望决定的。

美国人更喜欢合理的思考,累了的时候,即使没有取得成果,
也会毫不迟疑地去休息。

空调引发了在自然界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在新加坡,
室内控制在22℃~24℃这样令人舒适的室温,但只要往外走一步,
就会暴露在接近40℃的户外空气中。也就是说,每次从办公室或家里出来,
都要遭受接近16℃~18℃的温差。

但是,在原本的自然界,是没有内外温差高达10℃以上这种事的。
自主神经承担着快速应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职能,
但不具备应对10℃以上急剧温度变化的能力。结果就是,
自主神经必须具备的应对能力就要超过在基因水平上所拥有的能力,
而要超越那种能力就得承受本不会有的负荷。

也就是说,一方面空调提供了舒适的环境,防止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
追求应对自然界本不可能出现的急剧的温度变化,结果会让自主神经疲惫不堪,
也很容易导致神经失调。

还有一个正在使我们疲劳的东西,那就是网络。

疲劳的时候想吃的东西也许还有一样,那就是“甜的东西”吧。
血糖值下降的时候想要吃甜的东西,这是动物的本能。
人类史上,因为在非常非常漫长的时间里,人经常由于饥饿且糖分不足、
缺乏精力而陷入疲劳之中,虽然现代社会饮食充足,这种本能还是留存了下来。
顺带说一下,肚子饿了血糖值下降的时候人会变得焦躁,
据说这也是为了变得富有攻击性以便狩猎捕食。

那么,至于甜食是否果真可以缓解疲劳,我们无法期待有什么直接的效果。
因为吃一次甜的东西,为了让急剧上升的血糖值回到平常值,
人体会分泌胰岛素,这样的调整又会变成自主神经的负担,
所以也有可能反而会造成疲劳的累积。

过量饮酒后肌肉麻痹,随着肥胖、衰老而产生的肌肉松弛使得气道变窄,
这些都是打鼾的原因。

在像这样气道变窄的状态下,虽然把空气送进肺里了,与一般状态相比却更费能量。
打个比方,就像正在用纤细的吸管拼命地吹气好让气球膨胀起来似的。

气道变窄之后,自主神经就会更猛烈地伸缩横膈膜,尽可能地将空气送进肺里。
另一方面,加快心跳,升高血压,想要保持脑部氧气供给量。
结果,尽管是在睡眠之中,自主神经却也在全速运转地工作,因此,
如果打鼾持续了很长时间,别说疲劳恢复了,反而有可能累积了更多的疲劳。

人的身体,上半身暖和起来的话,交感神经就会占据优势地位,
下半身暖和起来的话,副交感神经就会占据优势地位。
冬天一钻进被炉里就犯困也是因为只有下半身变暖和了。
洗半身浴的时候就只有下半身暖和,能够由于副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地位而保持放松的状态。

通过这种入浴方式,尽可能不对自主神经施压,能够缓缓提高身体的深部体温。
深部体温上升1℃,身体为了给它降温就会释放热量。
所以在深部体温降低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困。入睡之前,手脚会暖和起来,
这也是从手脚部位释放体温来降低深部体温,在为入睡做准备。

一旦习惯于在床上用手机,脑就会将床认成“玩手机的场所”。
这样一来,一躺在床上首先就会想起手机,交感神经便活跃地开动起来。
这种情况下,即使犯困上了床,脑也会立刻觉醒,当然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睡着了。

床到底是睡觉的场所,不推荐用来小憩或者消磨时间。
至少要在上床睡觉前30分钟停止使用手机。

男女在肌肉量与肥胖度上明显不一样。而且一般说来,肌肉少的女性发热量更少,
因此可以说会“怕冷”。这种温度感觉本来就是没办法改变的。

一起睡觉的时候,双方感觉舒适的温度正好一致,这样的事几乎不存在。
对男性来说是适当的温度,对女性来说就太冷了,反过来也是一样。
而且,在同一个被窝里睡觉时,体温会互相干扰,
以致在比较凉爽的夜里也常常会出虚汗。在这样的状况下,
最终总会听从某一方的意见来设定空调的温度吧,
但还是有一方难以得到优质睡眠。

倘若用驾驶车辆来说明这个原理,那就是在驾驶的时候,
人会参考迄今为止所拥有的长期记忆,一边从中调出与交通规则、
车的系统有关的信息,一边将在这种场合下所发生的事情作为短期记忆保存下来,
在一瞬间与长期记忆相对照的同时驱车前行。

像这样,一边接受实时到来的信息,一边将过去的记忆、经验、学习、
知识等等连接起来,与现实相对应,使这样一连串的动作成为可能的是脑的工作记忆,
也被称为“作业记忆”或“启动记忆”等等。

用驾驶来打比方的话,操作方向盘、控制油门与刹车、确认信号灯、
留心行人、与副驾驶座上的人说话……人能同时做好这些事情,
是因为工作记忆在发挥作用。

用脑检查装置MRI给65岁以上高龄者的脑拍照,很多时候会发现多处小型脑梗死。
引起脑梗死的神经细胞,由于血管堵塞坏死,
由该细胞负责的领域的能力本应该降低了,
但基本上没有能自己察觉到这一点的人。那是因为坏死细胞周围的神经细胞弥补了其职责,
代替坏死细胞顺利完成任务。多亏了它们,才避免了对特定能力造成的阻碍。
而且一般认为,脑的神经细胞万能化的程度越高,
互相弥补不足的能力也就越高,结果也会延迟对认知症的发现。

超认知,指的是站在比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考等自己的“认知”更高的角度俯瞰、
观察的“高级的认知功能”。有一种说法是做事时冷静地观察的“另一个自己”,
也有稍微复杂一点的说法,即“关于认知的认知”。
这是大约40年前美国的心理学者约翰·弗拉贝尔博士提出的概念,
超的意思是“高级的”。

举例来说,在几个人谈话的时候,客观地看待自己正在说的内容和自己的面部表情,
考虑是否与现场的氛围相配,这种行为就相当于超认知。在这种场合下,
尽管周围的人已经彻底厌烦了,自己却还在继续自吹自擂,
像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超认知功能很差的了。

借助野生动物来思考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假如正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响起巨大的声音,
动物就会误以为自己正在遭受袭击而一跃而起。这个时候,出于防卫本能,
自主神经会在零点几秒内切换到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地位的状态,防卫力全力开动。
就好比动物一边处于自主神经被强行叫醒的状态,
一边承受着“受到袭击可能会死”这种巨大的压力。人类也是完全一样的,
也保留了这种防卫本能,如果突然响起巨大的声音,
人类就会反射性地感到恐惧和压力。而且,实际上大音量的闹钟响起来的时候,
人的血压与心搏会一下子上升10%。这不可能对身体有好处。

但是根据现代医学,我们已经明白,饭后30分钟内,
静静地休息会减少身体的负担,饭后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

苦恼于婆媳问题的主妇,介意秉持着旧式价值观的婆婆的看法,
可能会觉得吃完就休息什么的压根儿做不到。
然而,实际上,女性饭后更应该躺下休息。

胃部下垂到比原来低的位置的“胃下垂”,比起男性,毋庸置疑更多见于女性。
进食之后,肚脐下面的位置膨胀起来的人,有很大的嫌疑是胃下垂。
在胃下垂的状态下,很容易就出现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对胃施加负荷的话,
担任控制消化与吸收的角色的自主神经也会变得疲劳。

接触婴儿或者宠物、恋人等的时候,
脑垂体后叶这个地方就会分泌出一种叫作“后叶催产素”的激素。

后叶催产素常常会在母亲哺乳等情况下分泌出来,
也具有加强对人的信赖的性质。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后叶催产素也与性有关,
会在面对心爱的人时分泌出来,而如果仅仅是在为了满足性欲而做爱时,
它是分泌不出来的。为此,后叶催产素也被叫作“爱情激素”“信赖激素”等等。

例如,明明平时完全不爱吃甜的,却突然察觉到自己产生了想吃巧克力的冲动,
这很有可能是根据“血糖值下降了,最好摄取一些糖分”这一消息,
发送出了“要吃甜的东西,那就是巧克力”这一信号。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
如果产生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今天乘电车去比较好”的直觉,
这很有可能就是在暗示“今天脑疲劳了,
骑自行车的话可能会发生事故”这一风险。

为什么自己明明不喜欢夏天,却突然想去南方的岛屿呢?“南方的岛屿”
对自己来说象征着什么呢?如果你想到的是“治愈”“无忧无虑”“无所事事的场所”的情景,
那么,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了“一直过着在满员电车里摇摇晃晃,
每天都加班的生活,现在已经接近极限了,所以应该尽快脱身”的消息,
也就是说敲响了“隐性疲劳”的警钟。

《2020疲劳自救手册》

你会感到疲劳或疲倦是因为,你的身体在试着告诉你要做出一些改变,
更加尊重自己,更加善待自己。我以前经常因为感觉太累或不能出门而责备自己。
现在,我意识到这样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我不再做自己最大的敌人了,
而是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我和我的身体是永远的好朋友!

愿你一切安好,也愿你的心灵再次开始歌唱。

长时间休息之后,流向身体主要器官的血液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体温的改变。
这可能会让你感觉忽冷忽热,并伴有出汗过多或出汗异常。

当我们焦虑时,血液会流向肌肉,为行动做好准备。
流向皮肤的血液减少可能会导致脸色苍白、疼痛、手脚冰凉,
有时还会造成麻木或刺痛感。流入肠道的血液减少会影响食物在体内的流动,
并可能导致肠易激症状,例如便秘、腹泻和腹部不适。

我们建议你至少写两周的活动日记。大约一周后,你可能就会初步了解自己的模式。
例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上午比较忙碌而下午比较清闲,
或者工作日比较忙碌而周末非常清闲;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一整天都在为各种小事而奔波;你也可能找不出任何模式。

为了弄清楚你生活的平衡状况,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想象成一个饼图。
我们的意思是,看看你的生活涉及哪些方面,比如睡眠、工作、学习、锻炼、
兴趣爱好、休闲放松、人际关系、育儿、社交,等等,
以及你给生活的每个方面分配多少时间。

你的床应该只用来睡觉和做爱(如果有需要的话)。所以,尽量不要在床上阅读、
学习、吃东西、看电视、用电脑/手机或思考白天遇到的问题,
因为这些都是人们清醒时会做的事。如果你办不到,
例如如果你的房间里没有其他舒服的地方可以坐,那么在不睡觉的时候,
试着变换一下床上的布置,可以在上面盖一条毯子,也可以放一个坐垫。
这样你就可以在白天使用你的床了,但是要坐在床上,不要躺在被子里。
当你准备睡觉时,可以拿掉坐垫或毯子。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把床与睡眠而不是清醒时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你应该困了再去睡觉,而不是在认为自己应该睡觉的时候去睡觉。
例如,如果你认为你应该在晚上11点左右上床睡觉,但这个时候你还感觉不困,
那就等到自己感到困了再去睡,因为这可能会加快你入睡的过程。

最理想的睡眠模式是指,躺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入睡,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夜间很少醒来,即使醒来,醒着的时间也很短暂,并且很快又会睡着。

尼古丁也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尽管许多人说吸烟有助于他们放松下来,
但总的来说,吸烟会刺激人体而不是让它放松下来。
因此,睡前和夜间醒来后应避免吸烟。

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虽然它可以帮助你快速入睡,但几小时后,
它就会像兴奋剂一样,增加你醒来的次数,并且通常会降低你晚上的睡眠质量。
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不太会喝很多酒,因为他们通常对酒精更敏感。
但是如果你喝酒,那么尽量只喝1——2杯,并且睡前3小时最好不要喝。
睡前喝1杯牛奶可以帮助你进入困倦的状态,并让你夜间不会醒来。

你在休息时间做什么取决于你感到有多疲劳,以及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放松下来。
有些人可能会发现阅读能令他们放松下来;而对其他人来说,
阅读可能是一件需要认真去做的事情。你也可以考虑通过听有声书、
音乐、广播或看电视让自己放松下来。有些人喜欢和他们的伴侣、
孩子或宠物一起放松,或者在外面赏鸟、画画、编织。
重要的是,你要把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区分开来,
休息时间所做的活动是能令你放松的活动。

你能早点下班吗?
中午的时候,你能好好休息一下,吃个午餐,而不是坐在工位上啃三明治吗?
你能晚点再去打扫、清洗、做饭,先坐下休息半小时吗?
你能考虑找个清洁工/园丁为你干几个小时活吗?
你能每周计划做1——2项娱乐活动吗?
你能每天留出1小时给自己吗?
你能在学习的间隙散会步、休息一下吗?
你能让家人多做点家务或和你一起做饭吗?
你能把课程作业的截止日期延后一点吗?

注意力训练是为了帮助人们把注意力从担忧中转移出来。
后来,注意力训练被用来帮助人们把注意力从不愉快的症状或身体感觉上转移开,
并且颇有效果。

由此可见,血管老化与全身的老化息息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
年轻的血管既柔软又具有弹性,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硬化,
并于内侧形成斑块(plaques,即动脉硬化斑块,血管中的障碍物),
使血液通道变得狭窄、易破裂,这就是血管老化的征兆。
但其实动脉硬化这种血管老化现象,也和发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医学界认为,所谓动脉硬化,是血管壁持续处于炎症状态。
换句话说,闷烧型的慢性炎症,正是动脉硬化的真正原因。

饮食过量或生活习惯不佳,都会导致肠道闷烧。
当肠道出了问题,就会提高罹患全身性疾病的风险。

肠道是人体当中,最容易发炎(以及老化)的器官。

大家都知道,肠道是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的聚集处,
同时也是最容易囤积有害物质的场所。如果一次吃很多食物或零食,
食物源源不断地进入胃里,胃部就会来不及处理,
于是,食物就会在没有被充分消化的状态下,被送进肠道里面。

简单举例来说,在塞得密不透风的客满的电车里,当氧气变得稀薄后,
乘客们就会开始感到焦虑不安——肥胖引起的闷烧,就是像这样的现象。

健康检查之后,听到医师说:“你有脂肪肝,要少喝点酒喔!”你可能会很疑惑:
“我明明没有喝酒啊,怎么会这样呢?”或许就是储存在肝脏的脂肪搞的鬼,
还是快快减肥比较实在。

另外,当肝脏或肌肉有多余的脂肪附着时,胰岛素的效能就会变差。
肝脏或肌肉会在胰岛素的协助之下,把血液中的葡萄糖储存成能量。
然而,异位脂肪一旦增加,胰岛素的作用就会下降,
人体吸收糖类的功能就会停滞。

越胖的人,越不容易得到饱腹感,就此陷入饮食过量的窘境。

吸烟之后,体内的活性氧增加,会使全身的细胞氧化,加快闷烧速度。
除此之外,压力也会增加活性氧,进一步促进炎症。

从嘴巴慢慢吐气之后,再从鼻腔慢慢吸气,让腹部隆起,
然后再从嘴巴慢慢吐气、使腹部凹陷,这就是腹式呼吸。

一、静坐。
二、了解你的意志力量。
三、拥抱而非对抗食物。
四、感受科学调节的影响。

与其强迫自己少吃,不如让内在智慧引导你:“我真的要它吗? 
我真的享受它吗? 我真的饿吗? 我还能够享受它吗?”你会发现,
只需三四口就能让你像吃下一两份一样满足,而且身体不会感到不适。

聆听自己的外在智慧:与其跟着他人的热量营养规则,
不如使用外在智能来做明智的选择。外头有着太多不同的饮食营养信息,
多到无法承受。某天你学到高脂食物导致肥胖,
再来你又听到某些脂肪反而让你减肥,接着,
你听说吃素才会有最佳的身体健康,
然后又有人说你应该避开碳水化合物。

但我们可以中断这个循环,从下一个当下获得自由,
我们可以将自动化的反应变成充满正念的回应。透过静坐练习及正念觉察,
你会学习用一个不加批判的方式留意所浮现的事物。
你会充满愉悦地了解饥饿、饱足、满足的感觉,而不会感到不适。
你所做出的饮食决定会滋养你而不是折磨你。你会学习停下来聆听你的选择,
并不会感到无法抵抗,也不需建立起不必要的围墙。

反正我都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在意? 克服这个循环跟增强意志力无关。
自动反应也许会让你感到无所选择,但是通过正念的力量,
你会发现其实是有所选择的。当你允许自己与强烈负面的情绪、
渴望、罪恶、其他诱发因素同在,允许自己享受喜欢的食物,
你可以渐渐打破这个循环,从进食中获得自在感。

远离食物警察:督促自己的这个想法(也许利用食物纪录、减重伙伴、
体重计)经常诱发一种叛逆的想法:“谁说我不能吃这个?”通过正念,
你从督促自己转换成了解及滋养自己。记录饮食对你有好处吗? 
有好处,第六章会告诉你如何用一个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记录,
以一种充满好奇、探索而不是像有人在背后盯着你看的方式。

正念指出一个通用的真理:生命许多的挣扎及痛苦,
来自过度执着于想要的事物,对于可能造成问题的事情却充满恐惧。
正念允许我们通过察觉自己的过度反应以及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来放下一部分的挣扎。

我可以保证,你在生命中已有多次处于正念状态的经验。
回想这一天、这一周或者这一个月,你是否曾经停下来欣赏日落或美丽的彩虹?
或是认真看着一个婴孩的脸庞? 或是停下来闻花朵的香味? 

想象自己在电影院点了一桶爆米花后会发生什么事。
你会将它带到位子上,接着,你的手就会持续地来回于桶子和你的嘴巴之间,
而大部分是你无所意识的。因为对电影着迷,
你大概不会花时间留意爆米花的味道,你只是在吃而已。

最终你的手会碰到桶子的底部,你想要捞起最后几个爆米花,
但是发现爆米花已经全被吃光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食物及品牌实验室主任布莱恩·汪辛克(Brian Wansink),
在他其中一个研究中发现,爆米花好吃与否并不影响你是否继续吃。
根据爆米花桶子的大小,你也许已吃下了1200大卡,相当于两人份的香肠比萨。
然而,你却认为似乎还吃得不够。

我们可能大部分的进食都是盲目的。经过同事的零食罐时,顺手拿走一块巧克力。
家人坐在身旁吃薯片的时候,顺便吃几片,然后愈吃愈多。
我们经常吃下很大分量的意大利宽面条,只因为它在我们面前。

我们被许多影响进食的因素包围着。单是食物的影像、味道、想法,
就会诱导我们把饼干、薯片、零食塞入嘴里,我们吃下了数百甚至数千大卡,
但又无法充分享受它们,在继续与克制中挣扎。

更糟糕的是,盲目进食常让我们感到不满足,甚至情绪空虚。
当盲目进食时,我们会失去与身体讯息的链接。身体任何时候都跟我们保持沟通,
提供我们一些可以运用智能响应的讯息,但是前提是我们愿意学习聆听。
如果不留意,我们就会错过自己的饥饿、饱足还有最重要的愉悦享受。

盲目进食让我们被蒙蔽,不去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你知道你的午餐热量大概有几大卡(食物能量)吗?
它足够让你延续工作到晚餐时刻吗? 还是因为你只吃了清淡的沙拉所以热量不足?
你也可能吃了快餐,还点了特大份,造成热量过剩?
你知道你的身体需要多少热量来维持体重吗? 如果要减一公斤你该如何选择?
增加一公斤呢? 你的身体需要多少热量才能维持你的理想体重?

当我们不加思考地做出反应,我们也会让自己丧失对自己的控制,
这会导致焦虑、忧郁、饮食障碍以及成瘾行为,一部分是因为盲目进食也包含盲目思考。
当我们遇到一个诱发进食的因素(无论是视觉、心理或社交情况),
我们会以一个想法(或好几个想法)来反应。这些想法通常在我们无意识下快速地组成。
一连串的想法足以诱发过量进食的恶性循环,
这可能是相对小的分量或是一个真正严重的暴食事件。
我们经常不经意地告诉自己:“一小口没关系。”
这些想法有一些是可以被理解的,有一些只是借口。

盲目饮食最糟糕的一点是,它让你吃更多,享受更少。
过去,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没有足够的食物,
大部分人需要进行繁重的劳力工作来养活自己。
这时候,盲目饮食可能还行得通,但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所居住的世界已不同以往。

当你学习正念,可以将喜悦带到每一口食物上,充分享受你的经验,
滋养自己并尊重带给你生命力及能量的食物。

你的一些进食习惯也许就是如此的自动化,连你自己都忘记自己曾经吃了什么。
如果请你回想今天吃了哪些东西,你很有可能无法全部记起来。
也许你能够回忆起所吃的主餐,但是忘记同事在会议前请你吃的一块巧克力。
你每天无意识所吃下的食物,热量很可能超过200大卡。

我们的饮食习惯很可能就是如此的盲目。

我们过量进食时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与身体所释出该停止进食的讯息失去了链接
——味蕾对味觉失去了敏感度,忽略了肚子撑大的感觉,
也无法专注身体整体舒适感觉的变化。

在我们饥饿的时候,食物会显得特别好吃。这是因为当我们需要热量时,
味蕾变得比较敏锐,强烈地将这些讯息传送到大脑。当我们继续进食,
味蕾很快就会疲乏(不太饿的时候疲乏得较快,饿的时候较慢)。
因此,食物在刚开始总是比较好吃。

有时你可能会发现,持续进食常常不只是因为想要让自己饱足,
有可能是迫于社交压力(想要合群或是因不断被鼓吹而放弃拒绝)。
你也可能开始察觉,自己利用食物及进食来解决无聊或其他情绪,
或是为了表现内心的叛逆。

留意这些惯性想法及行为,可以协助察觉自己如何决定饮食,
认清多少食物才是合适的。这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在一两个小时后就要用餐,
可以选择吃一份轻食点心。如果你知道晚餐时要加班,
中餐吃多一些可能也是合理的。

察觉腹部饱足感后,你可以经由几口食物开始留意饱足感的变化。
在合适的时候停止用餐,不必等到撑饱不舒服。渐渐地,
你也会学习各种食物对于饱足感产生的影响。这些信息能帮你在吃什么、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停止这些问题上,做出明智的决定。

长大后,我们越来越难感到饱足感。一部分是因为成人被鼓励把餐盘里的食物吃光,
不浪费食物。另一部分可能来自进食时候的分心。也许你在家吃晚餐时,
电视机总在你旁边。或者你经常边走边吃,从一份工作赶往下一份工作。
一旦分心,我们很难留意停止进食的讯息。
还有一个让我们很难在合适的分量时停止进食的原因是:节制性减重饮食。

身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当身体消化了食物,营养进入血液,血糖会上升,
引起各种不同的反应。刚开始,这会提升你的体力及整体健康感觉。
但是,若过量进食,这些感觉反而会下降。就如腹部饱足感,
身体饱足感也不需要20分钟才出现。

法国女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高脂食物,品尝每一口带来的美味。
我们可以向她们学习,因为她们是培养内在美食家的大师。

他们数着咀嚼次数,无法真正享受食物的美味。
当你学会使用正念练习,你可以更早就停止进食,而且感到更满足。

你吃了多少食物与地球某个角落饥饿的孩童没有直接关系,况且,
如果你吃了不喜欢的食物,吃下身体不需要的热量,还是会浪费食物。
把眼前吃不完的食物留下,在味蕾不疲乏、饿的时候再吃,才是不浪费食物。
当你渐渐地减少了你(与家人)的食物分量,同时也会减少食材的支出,
这时候就可以将省下的钱奉献给慈善团体,喂饱真正需要的人。

你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及喜好做选择。与其强迫自己吃不喜欢的低脂低卡食物,
不如做一个自在的选择:享受一小份自己喜欢的食物,培养你的内在美食家,
比如少量油炸薯片而不是烤薯片(如果这是你喜欢的),
或者是手工布朗尼而不是卖场买的低糖布朗尼。
你可能会变成较瘦的挑食者,但是这是出自乐趣,
而不是因为恐惧及焦虑。

热量,让很多人感到焦虑。然而,和其他恐惧一样,你越了解它,你就越自在。
身为心理师,我曾协助很多人面对生活中的焦虑。从对蛇的恐惧、
对搭飞机的恐惧,甚至到对空旷空间的恐惧,面对这些恐惧的方法不是避开它,
而是学习如何用比较轻松、开放的方式去体验它,最终客观地看待它们。
大部分的蛇无毒、大部分人可以很安全地搭飞机、空旷空间并不危险。
学习将热量视为知识,比起执着地计算它,来得更有力。

通过正念的方式接纳食物的知识,你可以为饮食做出明智的决定。
想想看,如果买东西不看价钱会怎么样。就算你只买自己真正所需
(比如,只买一双鞋子而不是三双),你还是可能花了比自己赚的还要多的钱,
特别是当一双鞋子要一千元而你只有五百元时。

体能活动包括大部分人不认为是运动的日常活动。以饭店清洁人员为例,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搬运重物、推车、洗刷、整理床铺以及走动。
哈佛的心理学家艾伦·兰格( Ellen Langer)访问这些饭店清洁人员,
在他们当中,百分之六十七的人说自己并没有运动习惯,
但他们的每日活动量却已超越美国卫生署长的建议。就像这些清洁人员一样,
当我们走到停车位、爬楼梯或在走廊上奔跑至下一个开会地点时,
我们不认为“我在运动”,但是其实我们已经在运动了。

通过正念,你可能发现自己喜爱跳舞、瑜伽或其他许多运动,却不喜欢某些运动。
你也许会发现使用计步器可协助你提高运动动机,增加每天的活动量。
你可以选择走到同事座位进行讨论而不是传简讯,走楼梯而不搭电梯。
很多学员很兴奋地经由增加步数来达到我们的建议:
每周增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而不是设定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的每日一万步。
活着就要动,多动身体会更舒适。

一、想想看,你通常在一天内花多少费心思在进食、体重以及身体上。
花多少时间及心思在计划餐点、购买食物、烹煮、进食、运动,
还有其他与饮食及减重相关的活动上。比如,与亲人朋友尝试新的食谱、
尝试健康食物的选择、尝试找到能够持久的改变,
这种想法在你脑海浮现的比例数值为多少? 有可能是百分之九十、
八十、六十、三十或更少。每个人都不大一样,而且没有绝对的对或错。
脑袋里清楚浮现数值以后再继续接下来的练习。

大部分的人每天花了一些具有意义的时间在准备食物、购买食物、享受餐点上,
还会花一点心思在外表上。有些人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些事情上,
这无所谓,目的只是辨识目前的平衡状况, 然后让你决定是否想要做调整。

1.将专注力稳在当下。我们的大脑每分钟要处理上千个信息片段,
当下最明显或最重要的信息,会浮现在我们的意识中,
但是我们对此的反应经常是自动化的。当你学习专注于呼吸,
你能更容易地察觉到心智飘往不同的想法、情绪与回忆等。
你也会学习如何把注意力带到你想要专注的事情上。
心智飘移是一个自然且正常的过程。
然而,你会发现愈来愈能够平静且不经批判地牵动心智,
而不是让心智牵动你。

不加批判的意思是,先放下对于所浮现的想法、情绪产生的内在批判性语言。
批判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它会把我们带离当下的经验。
这些经验包含进食、食物,也包含生活中其他大小事情。

食物是我们给予身体的礼物。食物滋养你的细胞,
提供维持健康所需的原料,它滋养你的感官。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食物供你选择。你可以盲目及焦虑地看待这些选择,
也可以敬重且愉悦地面对这一切的可能性。当你能正念地选择食物,
你会无须挣扎,无须过量进食,便能成功转变未来的每一餐。

3.深入你的内在智慧。学习如何专注呼吸,能帮你察觉到渴望、饥饿、
情绪感受,以及很多其他进食诱发因子。你也就能为吃什么、
不吃什么做出明智的决定。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协助你以一个更有力、
更完整的方式来处理很多与食物相关的抉择。你会学习如何响应,而不是反应。

呼吸是心智与身体之间很重要的联结。人在焦虑、愤怒、害怕的时候,
呼吸会变得浅快,因为这可以协助我们在紧急状况下快速反应。
深且慢的呼吸跟放松平静有关。当我们刻意从浅快呼吸转换成深且慢的呼吸时,
我们正告诉大脑我们不需要呼吸得太快,身体就自动地放松下来了。
因此,经由缓慢的深呼吸,
你可以把当下的心情转换成一种觉知而不是一种反应。

呼吸具有节奏性。很多灵修方式都仰赖节奏,包含祈祷、诵经、苏菲舞蹈、
鼓乐等。随着节奏动作或对它的专注(例如呼吸)方式,
我们应暂且打断具有成见、执着的心智,转换成一个较中立、
平静的状态。

·呼吸与智慧有所相连。呼吸的拉丁字根是“spiro”,与英语的spirit(灵魂)、
inspiration(灵感)有关。因此,我们的语言将呼吸与智能及灵性联结在一起,
其他语言也是如此。中文及日文的“气”,也有“呼吸”“生命力”“生命能量”的意思。

让肩膀放松、肚子放松。

用一种新鲜的眼光来观察它,就如自己不曾看过或吃过葡萄干一样。
留意它的感觉及味道。
嘴巴的哪个部位正在进行咀嚼的动作? 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吞咽的冲动?
感受自己的身体正从这些小颗的葡萄干吸取食物能量。
产地在哪儿?如何被采收与包装? 如何从产地来到你的面前?
是哪些人促成了这一切? 思考它如何从农夫到卖场的收银人员手中?

在你准备吃第四颗葡萄干时,先停下来并考虑:你真的想吃它吗? 
这时候你可以做决定,选择拿起葡萄干并吃下,或是把它留在那儿。
尝试不要在一开始就下决定,而是等到吃完三颗葡萄干后的那个当下再决定就好。
如果决定吃葡萄干,以前面三颗葡萄干一样的正念感恩方式吃这颗葡萄干,
留意它的味道、质地、感受。

无论是否决定吃第四颗葡萄干,想一想,你是如何做这个决定的:
你的决定过程是怎样的? 你的想法、疑虑、担忧为何?

你是否已开始留意这些感觉?在你血糖低的时候,你的身体有哪些感觉?
肚子会咕噜咕噜叫吗?在你用餐以后,什么时候会再次留意到饥饿感的出现? 

夜间过量进食的影响会延续到早上,以致隔天血糖仍然偏高。
晚上吃过多这个习惯也许不太容易改变,但是你留意夜间吃得较少跟较多时,
隔天早上的不同感觉。隔天身体感觉如何? 
如果早上肚子咕噜咕噜叫,也许可以赞叹前一晚吃得不多!

生理饥饿并不是懦弱的象征,它其实象征着你增长的觉知。
一些饥饿的感觉是好事,饥饿可能代表你正在减重!
你可以随着饥饿的海浪漂浮。记得,它会有所起伏。
你可以撑过接下来的一小时,会议或通车时间,不一定要吃东西。
饥饿不是紧急事件。经过这个练习,如果真的想要的话,可以吃个点心。

以一种好奇探索的态度来觉察。
开始留意自己常有的习惯模式。
仁慈地对待自己。毕竟身体及心智的讯息十分复杂。
运用这些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快速地分辨——真正生理饥饿感与其他进食的冲动。
例如,你可能是因为自己正处在压力、疲倦、无聊的状态,
或是刚好看到同事在吃甜甜圈。也可能是这两者同时造成的。
渐渐地,你能像辨识自己是否感觉冷、疲倦或口渴一样,快速地察觉自己有多饥饿。
接着, 你就可以运用这个讯息来协助决定是否要进食、吃多少、是否要继续吃。

不管你决定在哪里吃零食,你都可以尝试真正地留意味道及当下体验的质量。
体验碰到嘴唇时是怎么样的感觉?

是脂肪? 轻脆的口感? 咸味?味道? 尝试辨识味蕾什么时候从“哇,
真美味”转换成“咦,好油腻喔”。相信我,这一定会发生的。
无论什么时候吃这些食物,
最终你总会遇到食物味道太油腻或太咸或不再诱人的时候。

你可以将对某种食物的专注练习,延伸到对类似食物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意大利面或面包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不同种类的苹果呢?
是哪些味道、质地让你被某种啤酒或红酒吸引着?是否有哪一种味道留存较久?
你是否渴望某些食物或饮品的味道能够停留较久?

尝试留意复杂食物的味道。你可以花多少时间享受千层面?
你需要很大的分量吗?你可以通过在加上配料的冰激凌或各种配料的比萨上尝试这项练习。

你可以在你很饿以及中度饱足的时候探索食物的味道。
觉察同样的食物在不同饥饿程度下,味道的不同及味道生存时间的不同。

留意自己在社交场合时的表现。你是否可以在与朋友聊天同时留意到食物的味道?
社交及其他让你分心的情境,如何协助或干扰你享受食物的能力?
持续实验,将你所学应用在更多元的食物及情境中。

你需要清楚知道你婉拒的行为和食物或对方完全没关系。

当你有机会吃自助餐时,可以放下“吃够本”的心态。
与其尽可能多吃些,不妨把它视为少量品尝多种食物的机会。

当我们停下来小心做选择时,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金钱预算。
我们会因为某个东西打折或拥有折价券而购买某个食物。
我们可能不会停下来问自己:“这之中有哪个是我比较想要的?
哪个看起来最吸引我? 哪个是我最想享受的?”

花点时间考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吃了想吃的食物,
你会感到满足,不会再吃其他的东西。

通过正念抉择,你真的可以走入任何地方,选择最好的食物,
享受吃下的每一口。在你走出餐厅时,你会充满成就、愉悦、
满足感,而不是吃太多导致的不适。这特别的机会,
能让你少量品尝不同的食物、只取用真正想吃的食物。
它能让你找出自己真正喜爱或不喜欢的食物。

尝试正念体能活动。如不搭电梯改走楼梯,车子停在较远处,
每天快走十分钟或是参加有氧运动课程。也许这可以多燃烧一些热量,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增加身体所需要的活动,这让你愈来愈愿意多动。

你花了多少比例的时间在自己的饮食、体重、身体上? 
花些时间反思:现在的时间比例如何?是否有减少? 你认为理想的比例是多少?
回顾你所写下生活重要面向的清单:工作、家庭、爱好等。
饮食上的挣扎减少后,你是否可以空出一些心力,花在这些方面上?

培养新习惯像耕种植物一样。你会观察它们,细心呵护,
然后看看是否出现脆弱的现象。盲目失衡的饮食习惯,
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你可以给自己几个月或更多的时间,
让自己适应新的体重,并在前往下个阶段前,
充分接纳你在这个阶段献给自己的礼物。

我发现健康体重者经常愿意承认自己在特殊节庆时会过量进食!

《2020饮食术实践宝典》

正如有“食品工业”一词,生产、销售我们吃的食材、加工品的人们,
都是出于挣钱的目的才制造这些的。这种行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所有商业活动都是围绕着“挣更多钱”而展开的。

当然,也存在一些像无农药绿色蔬菜这样为消费者着想的食品。
但请大家不要忘记,既然饮食成为产业,那么最优先考虑的往往就是企业的利益。
大型食品制造商想生产的,是能让消费者“吃了还想吃”、会多次购买的产品。
为此,他们为了能让消费者“忍不住想反复购买”而进行科学加工。

“食品制造商们会重用专攻视觉、嗅觉的科学家们,利用他们的知识,
开发出了无数种糖的使用方法。糖不仅可以赋予食物、饮品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加糖还可以让甜甜圈更为蓬松饱满,让面包能保存更久。”

如此,食品制造商为了增加对该食品欲罢不能、反复购买的“上瘾者”,
会动用科学的力量。其中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大量使用糖类。

血糖上升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快感,而大幅下降会导致心情变差。
因此,我们便会陷入一种饥渴的状态,“为了让心情变好而渴望更多糖类”。

本书中会多次提及,现代人肥胖的原因并不是脂质,而是糖类摄取过量。
吃进去的脂肪并不会原封不动地附着在身体上,但是摄取糖类后,
血液中过多增加的葡萄糖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换为甘油三酯储存在身体里。

由于食品厂商的意图和消费者的自以为是,街头巷尾充斥着毫无根据的健康信息。
如今,健康就是金钱。
从事食品行业的人都会去寻找“具有健康感的食材”来介绍。

肥胖者要减少摄取的是糖类,而不是脂肪。

令人吃惊的是,越是吃肉多、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取量的人,血压越下降。
血液中的胆固醇值虽略有增加,但并无太大差别。
如果与摄入食品中所含胆固醇的量相比就会发现:
“没有必要在意食品中的胆固醇含量。”

导致肥胖的原因其实不是脂质,而是糖类。

在买鸡蛋时也最好选择“偏贵”的吧!即使稍微有些贵,
鸡蛋也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优秀食品。

坚果类的霉菌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牛油果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控糖时绝对是最佳果品。
另外,牛油果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优质脂肪,所以平时也可以常吃。

如果吃太多米饭,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过多,
也就是血糖值会变高,对健康有显著危害。

通过观察我的患者和同事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担心的不是健康,
而是金钱。因为孩子还需要花钱,自己又离退休不远了。
所以,很多人注意节俭,在吃的东西上不舍得花钱。

在这个年龄段,女性的基础代谢降低,肥胖的风险增大。
在肚子、臀部等部位会堆积令人讨厌的脂肪,体形堪忧。
周末或下班后,可以练练瑜伽、健美操等。

糖类的过量摄取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造成皮肤长小脓疱、皱纹、色斑等。
为了美容和健康这两大重要的人生财产,请您务必改变认知。

过分消瘦的人应该停止糖类控制,相反,应加大糖类的摄入,进行增肥。
如果过于消瘦的话体力就会下降,进而导致贫血、白细胞降低,
致使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另外,甲状腺激素会降低而更怕冷,胆固醇值也会升高。
因此,请尽快恢复标准体重。如果是“想增加体重”的时候,
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也不会胖起来,要多吃碳水化合物。

不过,不要选择白米饭、白面包,应尽量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糙米和全麦面包等,
注重平时饮食的“品质”。

我和妻子相对比较能吃,但是都不胖。
大概是因为按照欧洲诸国的习惯,每次用餐时间都比较长。

即便饮食内容相同,如果花时间慢慢吃,血糖值上升的速度就会很和缓。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通过佩戴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进行了测量,
它是确切无误的。

如果吃得非常快,血糖值就会急剧上升。因此,喜欢快餐的美国人更容易胖。

为了养成健康而长寿的习惯,请您在用餐的时候,比现在多花些时间。
原来午餐20分钟就结束战斗的人可延长至30分钟,
原来花30分钟吃饭的人可延长至40分钟,应像这样有意识地延长用餐时间。

还有,请增加咀嚼的次数,每一口都好好地品尝玩味。

如果一个人用餐的话,会情不自禁地加快速度。
所以尽量和别人一边聊天一边吃饭,边聊边吃对控制血糖效果更好。

洗热水澡也会使血糖值上升。总而言之,最好避免让心脏怦怦跳的强烈刺激。

千万不要被“接受疾病,不与疾病做斗争”这样的风潮所左右!

胃溃疡不是由于精神压力,而是感染引起的。

导管治疗,就是在血管的狭窄处用球囊扩张,然后再植入管状金属支架。
如果是技术高超的医生做这样的微创手术,只需要5~10分钟就可以完成。
D先生也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血管支架的治疗,
成功地扩张了血管,捡回了一条命。

心脏有3根被称作“冠状动脉”的大血管。无论哪一根发生堵塞,血流不畅通,
那部分心肌都会坏死。如果出现坏死,就会伴有强烈的疼痛和痛苦,
如果不立即抢救就会死亡。这就是心肌梗死发作。

因此,我请E女士口服“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
此药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不易形成血栓。

如果真的痴呆了,那会连自己健忘都发现不了。
请您千万记住,如果到了那个程度的话,就无计可施,为时已晚了!

氨基葡糖对治疗膝盖等关节病毫无效果。

无论是肉、鱼还是蔬菜,在加热的过程中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流失,
鱼肝油可以为我们补充这些营养。
可以说,鱼肝油为维持现代人的健康做出了贡献,是既古老又新鲜的元素。
即使是现在,市面上也会有滴剂、片剂,您不妨试试。

眼角是在人微笑或睁开眼睛时不断运动,嘴是在说话、吃东西时不断运动,
因而这些部位容易产生皱纹。额头和眉间,
是因为人们喜欢挑眉或皱眉而形成的皱纹,平时越喜欢挑眉或皱眉的人皱纹就越深。

摩擦这一行为本身就会不断增加皱纹。

《2020地球上最健康的150种食材》

在缺乏矿物质的土质中成长的蔬果,养分吸收一定不会比长在肥沃土地的蔬果来得高。
研究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蔬菜、水果和小麦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都出现5%到35%不等的下降趋势。
当农夫在苹果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用人工方式让苹果变得更大、
更圆、更红、外表更一致、更有光泽、看起来更漂亮,我们一定有理由相信,
这颗苹果的营养成分分析,会和另一颗自然生长的苹果分析大不相同。

胡萝蔔真的对眼睛很好,它提供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两种类胡萝蔔素,
当它们同时作用时,不但可以保护眼睛,还能预防罹患视网膜黄斑部退化和白内障。
α-胡萝蔔素和β-胡萝蔔素都会在体内转成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是绝佳的抗氧化物、
免疫系统增强剂,更会强力促成眼睛产生「视紫质」(rhodopsin),
这是眼睛适应微弱光线所需要的紫色素,具有提高视网膜感光区敏感度的作用。
如果缺乏维生素A,最后会导致夜盲症。

只要靠近细看,你会发现最亮眼的色彩几乎都是来自甜椒。

即使是听从专家建议摄取大量钙质的人,得心脏病的机率还是很高,
我认为这有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出在钙质跑到动脉而不是骨头,
再加上维生素K不足。因为维生素K(特别是K2)
能确保骨头里面的矿物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

灵芝的有效成分,特别是三萜类化合物的灵芝酸(ganodermic acids)
和一些多醣类化合物,所带来的好处包括降血压、肝脏解毒、提升肾上腺功能等。

灵芝也是天然的纾压品。朗齐医师表示,处于极度生理与心理压力的人,
最适合食用灵芝。此外,也建议特别需要耐力的运动员服用。
灵芝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主要是内含灵芝酸的缘故。

初尝辣根是在我第一次参加犹太人逾越节家宴的场合,
辣根是餐桌上五道必备苦菜之一,象徵犹太人过去被奴役的苦难。

中国传统人家深信芦笋根部能增进感情,因此会把芦笋最好的部分留给亲友。
印度人则把芦笋用来提高生育力,减少生理痛,增加哺乳妇女的乳汁分泌。
这些传统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芦笋根部所含的类固醇醣苷
(steroidal glycoside)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也许还会改变情绪。
印度有个品种还会用来增加精虫数和滋养卵细胞。

一般来说,吃饭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是糖尿病患和减重者最需要考虑的。
糙米的纤维确实可降低一些升糖的效果,但不表示糙米是低升糖食物。

该怎么做最好呢?如果你要吃饭的话就挑全谷,别再吃白米和即食米!
然后再参考欧洲人与亚洲人吃米的方式,把饭当配菜,量大概是一球冰淇淋的体积。

豆类含有蛋白质。豆类的蛋白质消化很慢,可提供人体持久的能量,
是使血糖稳定、不会忽高忽低的理想食物。
吃豆子也能摄取保护人体的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物和维生素。

中古时期的欧洲人很喜欢吃豆子,主要是容易栽种、
价格便宜、吃得饱,又能补充蛋白质。

只要是关于营养,就会不断地强调纤维的重要性。
纤维保护人体健康的途径,就是减缓食物进入血流的速度,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豆子是最佳的低升糖食物,因为大量的纤维会使血糖上升变得非常非常地缓慢,
而且有不少研究显示,吃豆子这类高纤食品能改善升糖控制力,
也就是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力。

高纤食物也有助于减重,因为高纤的东西会让人咀嚼较久,
给身体更多时间下达已经不饿的讯息,不容易吃过头,也会拉长饱足感的时间。

豆类比起马铃薯或麦片等其他小麦类食品,使血糖上升的速度都较低。

晚餐配一至两份红酒可改善血糖、预防心脏病与中风、
改善认知功能和预防记忆力减退。红酒能帮助消化、杀死有害微生物,
让晚餐吃得更享受。比较困难的部分是,以每份4至5盎司计算,
一次只能饮用一至两份,一日绝不能超过三份。
过量的酒精摄取,包括红酒在内,将有害健康。

古代希腊人把「认识自我」这四字箴言用黄金刻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入口,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有些人体质对糖分的反应就是比其他人敏感,
这也没办法。套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对自己坦诚」,
就是:选对食物,也是做出正确人生选择的重要关键。

桃子源于中国,桃树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生命之树。桃子与油桃只能在成熟后摘取,
否则难以熟成;处理时也要小心,只要稍微碰撞,很快就会烂掉。
桃子有黏核和离核之分,前者是果肉紧贴于核,后者则相反,果肉与核可以分得开。

所有的瓜类都是高分量食物,也就是说,相同重量的食物中,
瓜类的水分、纤维和空气占的比例都比较高,但热量却较低。

椰枣并不是低热量、低糖水果。一大颗去核椰枣热量就高达66卡。

常吃椰子的小岛居民,饮食虽然以高油脂
(摄取热量的35%到60%是来自椰子中的饱和脂肪)为主,
却几乎没有人罹患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直肠癌。消化系统问题也很少看到。
那里的人既结实又健康,没有肾脏病和高胆固醇的迹象。
不过当地人搬到大都市之后,饮食习惯改变,放弃椰子油,
改吃理论上较健康的精制多元不饱和植物油之后,心脏病发生率竟然急速上升。

坏血病的症状令人惨不忍睹:皮肤变成如墨水般乌黑、溃烂,
唿吸困难、牙齿脱落,最可怖的大概是患者嘴巴会长出大片的牙龈组织。
绝不会有人想尝试这般滋味。

现在我们知道坏血病是维生素缺乏之故,主要是维生素C不足,
有时还会因吃鱼肝油导致维生素A过量,使病情恶化。
只有当英国的库克船长坚持让船员吃德国泡菜和莱姆汁(採用1747年詹姆斯.
林德医师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建议)之后,死亡率才开始降低。
不过一直要等到1795年,英国皇家海军才普遍提供莱姆汁给所有海军成员以预防坏血病。
到今天,英国海军还一直被戏称为「莱姆兵」(limeys)。

自然食品专家伍德表示,4磅(1.8公斤)
葡葡除去水分之后,就成为1磅(455克)的葡萄干。

凤梨酵素可消肿止痛,有效治疗瘀伤、扭伤、拉伤。
它还是天然清血剂,可预防过多的血小板凝聚而使血管堵塞。

蓝莓的成分中,含有具抗氧化和抗发炎的花青素。
发炎与氧化压力几乎跟所有严重的致命疾病脱不了关系,包括阿兹海默症、
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和心脏病,更遑论一般的老化毛病,比如关节炎。
光是这两种成分就足以说服大家,蓝莓是健康食品大明星。
而更多其他好处之一,就是让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进行更有效率的讯息传递。

蓝莓增强你的记忆力
已经离开人世约瑟夫博士曾经说,「衰老的神经元,就像多年夫妻一样,
彼此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经常沟通聊天了。」随着记忆力减退,
负责协调和平衡的机制也逐渐衰竭,这就是脑部的讯息传导,
而蓝莓成分当中的多酚有能力重新开启讯息传导这项功能。
约瑟夫博士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我们不但能够让这些神经元彼此交谈互通,
还可以让大脑生出新的神经元。」

芝麻荚果在成熟时会裂开,《天方夜谭》(The Arabian Nights)
中有名的「芝麻,开门!」就是源于此。

花生其实是豆科植物,跟豌豆同宗,生长于土里。因为营养成分跟坚果很类似,
看起来也像坚果,所以我猜许多想要在本书中查阅花生的读者,
应该会先从坚果篇找起。

味噌是大豆酱

水会把代谢物带走,也会把油脂和毒素经由肝脏和肾脏「沖走」。
所以,我们是不是需要持续注入干净的山泉活水,
而不是让同一滩死水留在体内一用再用呢?

水可以提升精力,提高心智与体能表现,清除体内毒素与废物,
使皮肤健康有光泽,甚至能帮助减肥。如果你有脱水现象
(有些专家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补充足够的水),血液变得浓稠,
身体要让血液继续循环就要加倍辛苦。结果大脑变得迟钝,
难以集中精神,人还会感到疲惫不堪。

水是关节和肌肉的润滑和缓冲液,使其不会受到震动和损伤。
身体缺水时容易生病。还有,运动前、中、后,也都要适度补充水分,
这样能减少抽筋,也不会一下子就累了。

几乎所有物种在限制热量摄取之后都会活得比较久。

芦荟凝胶已被证实具有消炎抗菌功效。芦荟叶内部有一层透明、
薄薄的果冻状胶质,很适合做为皮肤药膏,
搽在皮肤上会带来些许麻醉剂的功效,可缓解瘙痒、肿胀和疼痛感。

天然食品 指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最低的食品,
能加速体内新陈代谢、降低食慾,常保健康。

肉桂降血糖;肉豆蔻缓解噁心感;丁香抗发炎;姜纾缓晨间孕吐;
薄荷抑制细菌生长;小茴香有益消化;辣椒促进新陈代谢;
辣椒粉减轻疼痛;咖哩粉保护脑部;小豆蔻缓解消化不良;
姜黄对什么都好;总之,我们可以一直说下去,种种好处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香辛料的确是让生活充满各种变化的好东西,是大自然化为辛辣与芳香的礼赞。

古代会让奴隶和士兵吃大蒜保持健康,维持体力。
古希腊人用大蒜来提升战斗精神;希波克拉底以大蒜治麻疯病、
牙疼和胸痛;还有,鬼片中常常出现以大蒜驱赶吸血鬼的场景。

好吧,大蒜驱鬼可能没有效,治麻疯病也行不通,但它不仅仅是民俗药方而已。
大蒜的功效还有:降血脂、抗血栓、抗凝血、抗高血压、抗氧化、抗菌、
抗病毒,还抗寄生虫。很吓人吧!
已经有上百篇通过同侪审查的研究论文记载上述这些功效。

醋是一万多年前被意外发现的,其英文名(vinegar)是从法文的酸酒
(vin aigre)两字而来。做法是将新鲜、含自然甜味的苹果汁先发酵成苹果酒,
然后再次发酵就变成醋。也可以说,是水果先做成酒,酒再做成醋。

在自然营养界,以苹果醋的名气最高,因为苹果酒价廉又好用,
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健康功效。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认为苹果醋是万灵丹,
是自然生成的抗生素与抗菌剂。古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都喝苹果醋。
《圣经》里还提到苹果醋的抗菌与治疗功效。连哥伦布航海时,
都会记得在船上准备几大桶的醋以预防坏血症。
总而言之,具有健康与净化效果的苹果醋,已经被人类使用了上千年。

姜会刺激唾液分泌,所以有助消化。而且姜汁汽水也一直是许多人喜爱的治胃痛饮料,
喝了真的有效!有人比较姜和止吐药Dramamine抗晕船的效果,
发现姜的效果较好。姜吃起来辛辣又美味,是因为含有前段提到的活性成分姜酚,
美国农业部的植化物资料库中将其列为止吐剂,表示具有预防噁心与呕吐的功效。

房地产讲究的是地点!地点!地点!而脂肪酸讲究的是平衡!平衡!平衡!

地中海文化区的人喜爱户外生活,白天吃大餐,也吃很多健康的食物。

所以不要看到餐厅打着「橄榄」名号,就认为做出来的食物一定是好东西。
还得看看他们是否使用初榨冷压橄榄油,
这绝对是值得多花一点钱和努力去找寻的健康食品,而且,你的心脏也会感谢你喔!

多多使用香草,比如奥勒岗叶、鼠尾草、百里香和迷迭香,
便能轻松地让饮食中的抗氧化多酚含量加倍。所以,来点香料重口味吧!

。但是有一种特别的味觉,似乎是全人类共有的特质,
在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清楚地展现了。那就是爱吃糖!

把有甜味的东西沾到小婴儿的舌头上,观察他们的表情,
任谁都不会相信这种反应是「后天学来」的。他们爱死了!一生下来就爱,没有原因。
主流观点认为,我们的DNA牢牢地记载区分甜味和苦味的能力,这是生存之道,
让我们在野外趋吉避凶,远离有毒物质(通常具苦味),去吃安全的东西。
(虽然苦味和危险的关联并不是很清楚,不过也算可靠。)
另一套理论认为,人类是地球上少数无法自体制造维生素C的生物,
所以会去找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类来吃。如同这套理论所说,
自然赐给我们嗜吃甜食的天性,我们才会主动去寻觅那些不吃就活不下去的食物。

《1930我弥留之际》

斯·本德仑的懒惰与自私就没有能把妻子从原有的悲观厌世情绪中摆脱出来,
使她过了毫无光彩的一生,终于在郁郁不欢中死去。
他不断地剥夺子女的权益,使他们也成为狭隘、自私的人,
使他们在感情上互相难以沟通,甚至于彼此仇视。
自我净化是人类走向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从人类总的状况来看,人类仍然是在盲目、无知的状态之中摸索着走向进步与光明。
每走一步,他们都要犯下一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艾迪·本德仑不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木匠和一副更称心的寿材了。
这可以给她带来自信,带来安逸。

爹的脚外八字得很厉害。他的脚趾痉挛、扭歪、变形,
两只小脚趾根本长不出指甲来,
这都是因为小时候穿了家制的粗皮鞋在湿地里干活儿太重的关系。
他那双粗皮靴搁在椅子旁,看上去像是用钝斧从生铁块里砍出来的。

我说好上帝难道你愿意看见她躺在里面吗。
如果世界上有上帝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从未见过他衬衫上有汗渍。

爹说,“知道是自己人打的好寿材,躺在里面心里也踏实,
自己家里的东西嘛。她一向是个爱用自己家东西的女人。
你们是很清楚的。”

我记得年轻时我相信死亡是一种肉体现象;现在我知道它仅仅是一种精神作用
——是痛失亲人者的精神作用。虚无主义者说死亡是终结;
原教旨主义者则说那是开始;
实际上它不过是一个房客或者一个家庭从公寓或是一个城镇搬出去而已。

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有这个毛病:所有的一切,气候以及别的一切,
都拖延得太长了。就跟我们的河流、我们的土地一样:
浑浊、缓慢、狂暴;
所形成与创造出来的人的生命也是同样地难以满足和闷闷不乐。

我说。上帝把我造了出来。我又没有跟上帝说要把我造在乡下。
如果他造得出火车,为什么他不可以把人都造在城里呢,因为面粉、白糖和咖啡。

上帝创造出了兔子和负鼠。他造出了火车。如果我妈和兔子没什么两样,
那他又何必安排它们上别的地方去呢。

一个人有时候是得动脑子想一想这种事。当然,倒不用经常去想。
那样更好些。因为上帝要人多做实事,而不希望他们花许多时间去没完没了地想心事,
因为人的脑子就跟一架机器一样,是经不起过多折腾的。
最好是按常规活动,每天干同样的活儿,不要让哪一个部件使用得超过负荷。
我以前说过现在还要再说,达尔真正的毛病就在这儿:他正是独自思忖得太多了。
在这件事上科拉说得很对,她说达尔就需要讨个老婆来把他的毛病治一治。
我想到这里,不由得又产生一个想法:要是一个人得靠娶老婆来救自己,
这样的人也够窝囊的了。可是我寻思又是科拉说得对,
她说上帝之所以要创造出女人来是因为男人看见自己的长处也认不出来。

车上的木材已经不属于那些把它们伐倒锯断的人了
但是还不属于那些买下它们的人同时也不属于我们,虽然它们躺在我们的大车上,
因为只有风和雨单为没有入睡的朱厄尔和我勾勒出它们的轮廓。
而且因为睡眠是“不存在”,而雨和风则是曾经是,因此木材也是不存在的。
然而大车是存在的,因为一旦大车成了过去的事,艾迪·本德仑就会不存在了。
既然朱厄尔存在,那么艾迪·本德仑也准是存在的。这么看来我也准是存在的,
否则我也无法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排空自己准备入睡了。
因为如果我还没有排空自己,那我就是存在的。

可是在一个自然形成的洞里,塌陷处总是在正中,因为力量是垂直作用的。

他们把她头足倒置放在棺材里,这样就不至于弄皱她的衣服。
那是她的结婚礼服,下摆多褶,他们让她头足倒置,这样裙裾就可以摊开来了,
他们还剪了一块蚊帐给她做了个面纱,免得显露出脸上被钻破的洞。

我说,“不管她去的是什么地方,
她总算是摆脱了安斯·本德仑,这就是她的酬谢了。”

要在这儿活下去真不容易;这是个苦地方。
辛辛苦苦走了八英里路所流的汗全都流到上帝的土地里去了,
而这正是上帝他老人家的意思。在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一个老老实实、
下力气干活的人在哪儿都得不到好处。那些在城里开铺子的人呢,一滴汗不流,
却靠流汗的人生活。下力气干活的人、庄稼人,哪有什么好处呢。
有时候我真想不通咱们干吗要这样死受。也许是因为到了天上我们可以得到补偿吧,
在那里,有钱人不能把汽车什么的带去。人人平等,上帝会把有钱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可是这一天谁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到呢。
一个人非得委屈自己和他死去的亲人才能得到老老实实做人的报酬,这有多糟心。

“这么说你买了一匹马,”他说,“你背着我去买了一匹马。
你压根儿不和我商量;你也知道咱们日子过得多么紧巴。
可你却去买了一匹马来让我给喂。从自己家里偷了工省出了时间,拿这个来买马。”

朱厄尔看着爹,他的眼睛显得比平时更加冷峻了。“它一口草料也不会吃你的,”
他说,“一口也不会的。它要是吃我先宰了它。你大可不必担心。大可不必担心。”

《2020厨房的常识》

“当你身边都是废物,你就等于在制造脏乱。”他对陈如此说,目光扫过陈的工作台,
上面正是一片混乱。“如果这些东西挡着你的去路,你的脑袋大概看起来也差不多了。”

我笑了,因为图戎说的正是废物的真相。当你工作多,速度又要快,
一定要想清楚你在做什么,还要想清楚你做东西时该有的样子。
在烹饪这件忙碌活中,事情不外乎你想象的东西和眼睛实际看到的互相对应。
视线之内乱糟糟的一团,也会阻碍你的思绪,心智一旦受阻,
就会慢下来,就得改过再重来。

家庭厨师各种各样,有为了放松而煮饭的厨师,有把烹饪当嗜好的厨师,
也有为了家人健康、口味、省钱等因素而做菜的厨师,
还有人下厨是因为这是得到一日所需最不讨厌的选项。
无论你是哪一种厨师,都适用于最基本的法则。
第一且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开始前请先思考,当你做了准备和组织,
当你安排好所有工作,一切就绪,烹饪应该是容易、迅速、
更有效果、更容易成功,也更有趣的事。

盐是我们吃下的唯一岩石。

是盐让食物横越长途——无论被当作货物买卖,还是作为远洋航行、
探索世界的存粮——它一度比黄金白银更有价值。

我就遇到过一个喜欢用细盐的主厨,因为细盐溶在汤水里的速度比粗盐快。
好的细盐通常是海盐,有很多上好细盐可供选择。我替鱼抹盐就偏好用细海盐。
再说一次,善用你的感官。一汤匙细海盐是一汤匙粗犹太盐的两倍重,
也就是说,如果食谱要你用一汤匙犹太盐,而你用了一汤匙细海盐,
那就等于加了食谱要求的两倍盐量。

请勿用含碘的盐。它尝起来有化学味,对食物不好。
盐业公司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以预防缺碘症,
因为缺碘会引起严重的甲状腺疾病,但在发达国家已毋须担心这问题。
只要你均衡饮食,就不必担心甲状腺问题,况且你一定不希望食物有怪味。
基于同样的理由,请勿使用桌上摆着的颗粒状食用盐,它含有添加剂,味道不太好。

高汤、汤品、酱汁和炖菜都是早点放盐比最后加盐好,如果到了最后才加盐,
盐就没有办法渗进食材里,要给盐一点时间才能完成魔法。

盐用得早,对于健康及风味有额外的帮助,可以抑制败坏肉品的细菌。
如果你买了新鲜的猪排回家,拿出一块立刻上盐,另一块不上,
放入冰箱一星期,没有上盐的那块猪排可能早有怪味,摸起来也黏糊糊的。

盐对于有机物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以特定机制让细胞交换营养。
这也是用浓盐水腌泡猪里脊,盐可以渗入猪肉中心的原因。
盐会吸引水通过细胞膜,企图平衡细胞两侧的盐水浓度。
因为蔬菜含水比例高,盐对风味及口感的影响相对更大且迅速。

水果加盐可以突显水果的风味和甜味,西瓜加盐就是最好的例子。
撒一点盐花在西瓜切片上,再试试味道——嗯,真是美味。
这就是哈密瓜为什么和羊奶酪或火腿等盐渍食材如此相配的道理。

烹饪老师说,我们评估煮面水的味道就像在试清汤的滋味。
这么做,你的意大利面才会味道恰好。

浓盐水不但会让蔬菜美味,也会让蔬菜颜色鲜活,特别是当蔬菜需要预先烫好的时候。
大多数的绿色蔬菜都可以先烫熟,再放到冰水里,
这过程称为“冰镇”(shocking),而后蔬菜再稍微加热。
这种情况下,蔬菜用浓盐水处理最好。

再次重申,给食物加盐不该是食物上桌后再做的事,那时候的料理工作已经结束,
用盐要从料理一开始到结束为止都要处理。请学习如何用盐,
这件事只能自学,不断思考、尝试和比较,然后再试更多次,
这会比其他技术更能增加你的烹饪功力。

水的加热速度相对较慢,原因就在于水的密度。它蕴含极大能量,
所以降温时也很慢。水的密度可以让油升到高汤表面,我们就可以从上面把油撇掉。
另外,水在100℃(212℉)时会沸腾也是它的重要特性,
且在0℃(32℉)时固态和液态同时存在,这就是冰镇时所需状态,水与冰同在。
在冰块水里加入一点盐,冰点就会降低,冰块水越冷食物就降温更快,
卡仕达酱就可快速结成冰激凌。冰块融化时会吸收能量,把滚烫食物丢到冰水混合物中冰镇,
食物的热能会快速释入水中(请想象把很烫的东西丢进冷冰冰的油中,
东西冷却的速度几乎就像你把它丢到同样温度的水中一样快)。
水变成蒸气也需要能量,流汗时身体降温就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是在滤水箱中水温降低的状况。寒冷水面凝结成冰,热量就被释放了。

水有了足够能量就无法维持相同体积,一跃而升变成蒸气,
而它所含的能量比液态水更大。因此水蒸汽,或说蒸气,
它的温度可以比100℃(212℉)更高,是烹煮食物更有效率的工具。

如果把意面和绿色蔬菜放进水里慢慢烫,在内里煮熟前,外层早就烂掉了。
蔬菜也可以用烤的,但因为空气的密度比水小,用烤的要多花一些时间,
温度也会烫一些,还会带着焦褐的效果。对绿色蔬菜来说,
煮快一点,能多维持一些深绿色,会增加蔬菜的吸引力。

用滚水煮东西不需太多技巧,但有些技巧还是要知道的。
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煮东西时水放太少。当时间急迫,而厨房里有太多东西在忙,
未经思考下,很容易就拿错锅子或水放太少。沸水煮物的关键在于充足的水,
但重点是水的能量而不是水的容量。你给予水的能量越大,煮食物的时间花得越少,
食物煮得越快,成果就越好。如果你放进水中的食物比水能量可以负担的还要多,
煮食物的水必须得到更多能量来给食物。理想的状况是,
你应该视食物的分量决定要用多少水,如此才不会东西一入锅水就不滚了。

面团和某些谷类产品用蒸的较好,因为强烈的湿热气不会完全浸润食材,
就像中国人的馒头和饺子用蒸的最好。

不管是高温或是滚烫的沸水,对于细嫩食物都有害处。所以鱼、蛋、
细致的绞肉团或海鲜丸子、根茎类蔬菜、豆子才会用水慢慢烫。

就像我们把青豆煮到正好,绿得油亮,软硬适宜,再放到冰水里,
用冰水留住鲜亮的颜色和柔软口感。我们把蛋、糖、黄油混和在一起,
放在火上搅打,等它浓稠度均匀一致时,就把混和物倒入碗里,
放在冰水上维持质地,不要让蛋煮到过熟。

水也可以用来冷冻食物。把盐加入冰水混合物中,冰点就会降低。
如果不放盐,冰水混合物会保持在0℃(32℉)。加入大量的盐,
温度就会降到比0℃还低很多。盐(或溶解在水中的任何东西)会抑制冰的形成。
盐会形成阻碍让水分子更难附着在冰上。这也是我们将卡仕达变成冰激凌、
让加味水和果汁变成冰沙和棒冰的方法。

大多数食物放在水里加热,水就得到了食物的味道。这件事一想到就觉得神奇。
同样的事情,油或其他非水为底的液体却做不到。
水的这种力量来自那些强而有力的氢原子,它们努力结合,把东西拉开,
溶解其他成分。如果你把切好的洋葱和胡萝卜倒进水里加热,
由于这些根茎蔬菜带甜味,你就有一锅带着甜味又美味的水。

高汤制作可以说是用水提炼食物味道最纯粹的形式。
水倒进肉、骨、蔬菜里加热,最后,不管是肉和菜里的风味,
还是硬骨软骨里的蛋白质全部溶进水里,简单容易。
这可能是餐厅料理和家庭料理间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不同处。
高汤制作通常也是餐饮学校教的第一项技术。

洋葱在高汤里是十分重要的食材,所以我熬汤至少会用到鸡和洋葱。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绝对必要的。

我喜欢用棉布过滤高汤,棉布可去除所有细碎部分。
从上层撇去油脂,或者冰过之后再拿掉凝结的油。

肉带给高汤风味。
骨头和软骨提供浓度。
蔬菜增加甜味。
其他食材(如大蒜、番茄、香草、胡椒)可贡献好味道,增加高汤的深度。
红肉或骨头最好先汆烫或烤过之后再用来做高汤。
第一次把水煮热时,捞掉浮起来的浮渣泡沫。
熬煮肉和骨头时温度要够高,但不能让汤水煮到明显的沸腾,
大概在82℃(180℉),要煮数小时
(水面要看来平静,但用手碰锅子的温度仍然是烫的)。
最后再加入蔬菜和香草(它们只需在汤里煮一小时左右)。
为了让高汤完成时有最清澈的效果,要用厨用棉布过滤高汤。
汤放凉冷藏,去掉表面凝结的油脂。

洋葱是厨房最厉害的调味工具,用法有千百种,但因为又多又便宜,
所以就像盐或水一样,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忽视:世界各地的每种美食形式,
洋葱都是神奇食材,以各种方式改变食物。我只要到市场买菜一定会买洋葱,
不是因为我需要它,而是害怕要用时刚好没有。
身处没有洋葱的厨房,就像工作时断了手又缺了脚。

洋葱带有辛辣味,因为它从土壤吸收硫化物并储存起来。
在自然界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你切太多洋葱眼睛会受到刺激的原因。
硫化物分解成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令人欣慰的是,经过热和酸的作用,
这些硫化物在进入我们嘴里前会迅速挥发消散
(如果要生吃洋葱,事先最好冲洗或浸泡过)。

有种洋葱叫作“甜洋葱”(sweet onion),味道不那么辛辣,
是因为它种在不含大量硫化物的土壤里。

洋葱有95%水分,烹煮时会释放液体。

在我看来,要做一个好的咸味黄油焦糖酱,重要的两个元素不是黄油和糖,
而是盐和苹果醋,是它们让黄油和糖在口中鲜活了起来。
在上述情况下,你不需要尝到醋味,如果在咸味黄油焦糖酱中尝到醋的味道,
那就是醋放太多了。

如果红葡萄酒醋会改变菜肴的颜色,就用白葡萄酒醋代替吧!
但是,再次重申,酒醋的质量比它是从哪来的何种酒要重要多了。

有的醋暗藏玄机,必须多加留意。有些醋浸泡了香草和水果,
我不是说它们一定不好,只是要小心它们可能华而不实。就如普罗旺斯香草醋,
也许味道很好,但再想清楚点吧。如果你想在食物里加入香草味,
为什么不用香草,加香草醋干什么?只要花一分钟想想,假使那味道适合你,
很棒,但这种加味醋的作用有限,最好还是把钱花在质量好的红葡萄酒醋或雪利酒醋上。

坚硬却细致的壳护着一个生命,椭圆曲线是生命和多产的象征。

美国人慢慢明白脂肪不是什么坏东西,甚至还是好东西,
油脂并不会造成肥胖问题。(那是什么造成的?是吃太多造成的!惊讶吧!)

油脂作为烹饪媒介让你把食物的温度加热到非常非常高,高到食物变得酥脆。
你选的油脂也会使菜肴在完成时大不相同。把薯条放在鸭油里炸,
味道和在芥花油这种中性油里炸的味道不一样,薯条在这种油里炸也更酥脆。

糖一旦融在食物里,影响远远比让食物变甜更深远。它会吸引水,与水结合,
不然水可能会被面粉吸干。它有亲水性,可以让饼干酥脆,保持烘焙物的湿润度。
糖对面筋的起酥也有贡献,会让烘焙物松软。糖也可以防止冷冻甜点结晶。
若想减少食谱中糖的分量以降低热量,你手上拿的可能就是一团烂泥浆。
糖可以帮助食物结合在一起,析出水果的水分,成为具有水果风味的浓缩糖浆。
把糖尽情地撒在草莓上,不到一小时,你的草莓蛋糕就有了美味的淋酱。

酱汁是最后的提味,是浓郁的原因,柔滑的关键,
带着酸度刺激食欲,为最后盛盘的增添视觉美感。

天冷时,喝汤暖和身子;天热时,喝汤让人静心。

确定肉有没有熟的最好方法是触碰。这需要学习。先用手指压进生肉,体会这种感觉,
再把手指压进煎煮中的肉及煎很久的肉,注意其中的差别。
不断练习及注意,就能训练自己经由碰触就知道肉有多熟。
基本上肉煮得越熟,质地越坚实。确定熟度的另一种方法是用温度计,但做煎炒时,
这种方法并不实用,特别是煎很薄的肉片。有些肉片和鱼排如果连内层都煎到温度很高,
就会变得粘黏且越来越硬。再次提醒,只有练习及留意才是熟悉食物特性的不二法门。

高温的作用在于引发风味,就像肉要好吃,
就需要将禽鸟的皮和肉的外层先褐变才办得到。

我建议,高温炉烤都应该用对流烤箱,因为对流可以让热气更有效率。
好像装了一台涡轮增压器,使用对流的烧烤比没有对流的要快多了。
请留意你的对流装置如何运作,再据此调整烧烤时间。

直接加热是指食物直接在煤炭上烧烤。它的温度高,
食物里的汁液直接滴在煤炭上,再升起味道迷人的熏烟。

间接加热是指食物并不直接放在热煤炭的正上方,相较于离火点,
食物在烤炉上的位置反而是在无法取得足够热气的那一边,
所以比起在炭火上直接受热,间接受热的火候更温和平均。

这样的方法我们如何应用,又何时使用?那要了解你追求的效果是什么,
请好好想想。我们基于两个理由烧烤,一是让食物变熟,二是让食物有风味。
依照你所烹调的食物及调味方式,每项理由都需要独特的策略才可完成。
如果你料理的食材质地软嫩,不需要烤太久,
通常放在火源上直接加热一下就会有浓烈的香气(如羊排)。
但如果这东西须经过烹调才会软嫩,你就要间接加热。通常情况下直接加热产生风味,
间接加热得到软嫩。你也可双管齐下,两者皆用。请将盖上盖子的烤炉当成烟熏炉,
也可说它真的就是有烟在内的热烤箱。烟贴着肉,烧着肉,加深肉的滋味。

烧烤的重点还是在风味及口感。可以拿来油煎、水波煮或炉烤的食材都可拿来炭烤,
其实也就是所有肉和鱼。另外,像梨子桃子这类水果用烤的也极好。
大多数的蔬菜,甚至是莴苣,用烤的方式料理都会有很棒的效果。
唯一要注意的是,蔬菜也许会从烤架上掉落。我们因为风味而烧烤,
只要风味达到了,就需要适当烹调食物,
也就是软嫩的食物要烤得快,较硬的食物要慢慢烤。

油炸食物是最有风味的烹调方式,但也可能是最受误解、最少在家使用的料理技巧。
无可否认地,油炸(deep frying)食物定会留着一些炸进去的高热量油脂,
所以我们就以为油炸食物一定是高热量食物。但只要炸得适当,食物不会太过油腻。
油炸之后,油不该渗入鸡腿的紧实肌肉,而是将鸡皮里的水分炸出来,
风味透进去。当热力穿透鸡腿时,鸡皮就会变得金黄酥脆。
当我们把薯条丢进热油里,薯条里的水分会沸腾蒸发变成无数的泡泡,
把马铃薯的油逼走。

虽然油炸食物是令食物美味的有效技法,但缺点就是花费太高。
油可比你烤箱里不太花钱的热空气要贵得多,但炸油可以过滤到容器里再次使用。
为了减少花费,我们可以使用第二种油炸技巧,“半煎炸”(panfrying)。
半煎炸就是以浅量的油煎炸食物,不是只放一层薄油的煎,
所用的油量要浸到煎炸物一半的高度。我们使用这个技法处理扁薄的品项,
就像猪排骨或鸡肉,半煎炸的鸡肉多半先裹上粉再炸。任何可半煎炸的食物都可以用油炸,
比方裹了粉的猪排。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油炸的反而浪费油,
因为油炸和半煎炸的效果基本上都一样。半煎炸和油炸都用高温均匀有效地烹调食物。
除了费油之外,很多人回避油炸的理由是害怕,
还有些人能避就避的原因是油炸与高热量有关,
其他人则是因为隔天还会在屋里闻到油烟味(装台抽油烟机很有帮助),
还有人则是不喜欢清理厨房。

某种意义上,餐厅存在的目的,在于提供精美的剩菜。
家庭厨师同样能受惠于预煮食物的餐厅策略。这会让你有更多时间在晚餐派对上陪客人,
或在平常工作日还能为家人准备营养美味的一餐。

但如果你买的生菜刚刚才自当地农场摘下,
基本上你可不费什么力气就成为世上最棒的厨神。厨神也无法将饲料猪做出的猪排,
变得像自家饲养人工宰杀的猪排一样好吃。但食材来源的好坏却很难说,
大卖场里也可能有精美的产品,知名农场也可能养出乏善可陈的牲畜和植物,
甚或粗心照料它们。

有人总是忘东忘西,有人却像后脑勺也长了眼睛,对周遭状况处处警觉,
而大多数人介于中间。我们可以越来越警觉,只要我们对周遭事物更仔细更留心。

河粉的制作原料是米浆加薯粉,韧性更强,吃起来比较爽口,而且不容易断,
外观更晶莹剔透一些。粿条是用粳米磨浆加入极少量生粉大火蒸成,
相比河粉更厚更细,呈不透明乳白色。因为口感比较饱满,
潮汕人又称之为“饱嘴”。味道与河粉相比,米香更重,口感偏软偏粉。

说到底,粿条与河粉的根本不同就在于米浆的比例和材料的细微变化中。

,凉皮是一种基于地域特色的改造食物,夏能解暑,冬可保温,
尤其是在夏季烈日炎炎的关中平原,没有比凉皮更清爽的食物了。
一碗凉皮,一个肉夹馍,已经成为每一个陕西人的必然选择。
酸开胃,辣提香,又无热气叨扰,介于正餐和小吃之间,
解馋和充饥一气呵成。

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着不同的脸相。所以,在上海从小到大,
住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是了解上海的,只是了解上海的某一块地方。

藏区的牛羊肉、汉族的粮食得以相互运输。而世界上每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总会留下经商者的饮食痕迹。兰州也不例外,藏族人留下的牦牛肉、
西方传来的香料,还有兰州本地盛产的优质小麦,
促使了一碗兰州牛肉面的形成。兰州牛肉面特有的风味,
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的。

在机器尚未广泛应用的时候,面条可以说是最饱含手的温度的食物:
经过和面、揉面、擀压、抻拉等步骤,塑出一副好“筋骨”。
手工面不仅吃起来筋道,制作过程也是一次极具观赏性的力量美的演绎。

揉面的目的是使面团起筋。在各个方向上用力挤压,形成网状的面筋,
从而产生弹性。面团的延展性越好,做出的面条也越筋道。

用擀面杖擀皮时,不要一味求快,否则面皮很容易起皱。
用适合的速度将面皮擀成理想的厚度后,
将面皮呈“W”形折叠,并铺上薄粉防止粘连。

将切好的面条略拍薄粉,防止粘连。

一般的拉面店会选择从工厂定制面条。由于拉面是非常亲民的食物,
价格低廉,在汤底上下了很大力气的坂本,为了控制成本,
决定使用自家制的面条。他选取了六种不同的小麦粉,
在研究过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后,混合制成了具有一灯特色的面条。
我们在店里品尝过的蘸面面条,口感十分筋道有力,但咀嚼起来并不困难。

在如何将拉面变得“高级”这件事上,坂本有着自己的考虑。
除了店面的环境装修和法式料理法之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一般的拉面店里,调料盘中会放置一些炸蒜或油蒜,
但是在一灯的调料盘中却从来不见大蒜的踪影。
坂本说,如果客人有需要的话店里会提供,但是为了照顾到女性,
让她们吃饭时衣物不沾染上大蒜的味道,一般不会将大蒜摆在台面上。

传统的汤面,在端上来的一刻食用,口感最佳。
然而随着面条放在热汤里的时间变长,面条口感会变得越来越软。
为了保持面条弹性,诞生了用冷面蘸热汤的吃法,蘸汁会比传统拉面的汤底浓厚很多。

我比较喜欢东南亚的面食。东南亚料理的特点就是会使用较多种类的香辛料,
口味也偏辣,这跟日本的拉面完全不一样,这种异域风味是我非常喜欢的。

面条,可以说是非常平民化的食物了,
在许多当地人眼中都是只有上班族的男性和学生才会吃的食物。
在东京街道上走着的都市女性,很少会光顾这类店铺。
三森讲起在拉面店修业的那段经历时,发现与大多数人的印象相符,
光顾拉面店的客人,大多是20~40岁的男性,女性和较年长的客人则很少出现。

东京自由之丘徒步圈,在大多数日本人眼中,这里一直是甜品、
面包和咖啡的激战区。当我问起三森为何会将面店开在这里时,
三森说这家店的前身是一家鳗鱼店,因为主厨年纪大想要退休,
便把这家店转给了自己。

所以当顾客拉开店面的格子木门后,很容易被店内的氛围感染,让心情平静下来,
从而更好地审视和品尝料理。“到这里来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进食’,
我更希望人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食物,享受这个过程。”

我会比较看重整碗面中各种味道之间的平衡感。味道有五种:
酸、甜、苦、辣、咸,真正的美味是超越了这表面上的五种味道,
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平衡。日本人吃饭有一个习惯,一入口的时候如果觉得好吃,
会说一句“很好吃!”(おいしい!)但是我更希望顾客吃到这碗面的时候,
除了第一口的惊艳,还能尝到更多深层次的味道,
好吃到我想用自己的能力把它做出来。

在天然条件下生产出的鸡蛋,没有蛋腥味,质量较高。

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面条越筋道。
3在副食店购买面条,可挑一根面条抻拉,若能拉长且不断,说明面条很筋道。
4颜色较深的面条更筋道,颜色越白,说明所用面粉的面筋含量越少。

如果买来的面条碱味较重,可在面条快煮好时加几滴醋。
这样既能减轻碱味,也能让面条的颜色变白。
2煮面时在水中加1汤匙菜油,既能防止面条粘连,又能防止面汤潽锅。

5起锅时撒些白芝麻,吃面时满口盈香。
15白砂糖能够提高鲜味,一人份的泡面加入半匙白砂糖即可。

真的有那么多人都很会做饭吗?是不是只是对自己的手艺较为偏爱罢了呢?
或者说素以美食大国自得的我们,其实并没什么品味?
我们真的有那么热爱美食吗?我们真的在麻木庸常的生活中,
保持着敏锐的触觉和旺盛的热情吗?

会不会其实我们自己心里有数,但就是想说点儿好听的给受了委屈的自己?
又或者根本就是在自吹自擂?因为热爱美食这个事儿太小,
小到不用对任何人负责,小到连自己都不愿深究。

《2020死亡教会我们什么》

我在一个规矩严格、毫无废话的苏格兰长老教会家庭长大,我们把铁锹叫作铲子,
经常把同理心和感伤看作弱点,这种教养令我务实、不顾颜面,
成为一个实务者,一个现实主义者。

我们将出生看作生命的起点,将死亡看作生命的自然终结。
但要是死亡只是存在的另一个阶段的起点呢?这当然是大多数宗教的前设,
好教我们不害怕死亡,因为它只是通往前方更美好生活的入口。
这种信念世世代代相传,安慰了许多人,可能正是我们的社会日渐世俗化所留下的空白,
促使我们对死亡及其所有标志的那种古老的、本能的、未经证实的憎恶再次升起。

从法医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长生当然好,生命越长,
其经历就会在身体上书写和存储更多的痕迹,遗体上的印记就会更加清晰。
对我们来说,解锁此类信息就犹如从书里阅读,或者像从U盘里下载一样。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趟尘世旅程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生命被截短,
但我们如何评判怎样算是短命?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在出生之后活得越久,
生命迟早要结束的可能性就越高: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90岁时都比20岁时更接近死亡。从逻辑来说,比起眼下此刻,
我们以后与死亡的关系只会更近,不会更远。

我们活到超过预期寿命就会自豪,因为这事让我们觉得自己以某种方式战胜了困难。
要是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年纪,我们撒手人寰之后,
亲友会觉得所爱之人的生命被夺走,由此感到愤怒、苦痛和挫败。
但寿命曲线的本质恰是如此:标准只是标准,我们大多数人都落在这一标准的周围。
怪罪死亡,控诉她残忍地窃取生命,是不公平的。
死亡总是诚实地表明,我们的生命长度可能落在人类生命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青春总被虚度,唯愿在年少力强时获赐光阴啊。

死者教导生者。

要是在第一次解剖尸体时不曾削弱共情,
他们就得一边保持对尸体的尊敬和维护尸体的尊严,
一边又训练自己的心智将那个身体视为一个去人格化的躯壳。

黄色的脂肪露出来,碰到你温度稍高的手就液化了。
操作手术刀和镊子突然不那么容易了,镊子从皮肤上滑走,脂肪和液体溅到你的脸上,
几分钟之前那丝自信不翼而飞。没有人提醒过这事儿。
福尔马林闻着恶心,尝起来更糟。这种错误你只会犯一次。

你开始辨别并叫出各种骨头及其组成部分的名字——它们是人体的支架,
而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说一门全世界解剖学家都掌握的古老语言:
现代解剖学研究的创始人、我少女时代一心爱慕的偶像——
14世纪的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就熟知这门语言。

我发现他不抽烟(他的肺很干净),他没有饮酒过量(他的肝脏状态很好),
他营养状况良好,也不暴饮暴食(他身材高挑细长,几乎没有身体脂肪,
但并不瘦弱),他的肾看起来很健康,脑内没有肿瘤,也没有动脉瘤或缺血的表现。
他的死亡原因记录为心肌梗死,但在我看来,他的心脏颇为强壮。
不过,我知道什么呢?我只是个大三的小毛头。

不能系统关注死亡的话,生命科学就不完整。
当我们离那命定的六七十岁越来越近的时候,生命仿佛流逝得越来越快,
我们才开始意识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个美妙的说法是,我们定期地替换掉这么多细胞,
每隔10年左右我们就变成一个身体上全新的人。但很遗憾,这个神话完全走偏了。
这个说法当然根源于忒修斯之船的悖论——如果一个物体的所有部件都被替换掉了,
它还是同一个物体吗?你能想象在法庭上我们可以怎么耍弄这个神奇的概念吗?
假设一个老谋深算的辩护律师在一桩谋杀案审理过程中坚称:
“但是,法官阁下,我的当事人的太太是在15年前死去的,所以,
即便曾经的那个他杀了她,生理上他已不再是同一个人,
他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已经死去,被替换掉。
您面前的这个人无法出现在犯罪现场,因为那时他还不存在。”

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检查一个人的遗体,从耳囊和第一磨牙的同位素特征,
发现他的母亲在怀孕时住在何处,饮食结构如何。然后我们可以分析其余的恒牙,
确认死者在哪里度过童年;检查骨头,看他在死前15年左右在哪里居住。
最后用头发和指甲确定他在什么地方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年或几个月。

但随着我们年龄渐长,机能开始退化,生产新细胞的能力也有所减退。
衰老的标志开始显现:头发变细褪色,视力衰退,皮肤起皱松弛,
肌肉质量和张力降低,记忆力和生殖能力下降。

心脏停止跳动以后,毛细血管循环作用停止,血液从皮肤表面退去,
并由于重力作用开始聚集到身体的最低处。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从尸体中提取DNA即可鉴定身份,但其实需要将采样做比照:
或在能获取样本的情况下比照死者可能身份的DNA,或是比照直系亲属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采样。
死者与父母一方的基因关联强度与失散的兄弟是一样的,
因此如果要做亲属比照,还需要结合失踪者的其他生物证据,如牙科记录。

若是使用父母采样,我们尽量采用母亲的DNA,因显然父亲有并非生父的可能。
家庭形态和规模各异,生物关系在家里往往不是秘密。
但对于戳穿秘密可能引发惊扰的家庭,调查时会再三谨慎斟酌。
我充满智慧的祖母说过:“你知道你的母亲是谁,
但只能听她说你的父亲可能是谁。”这里面可能有许多家族故事。
无论是什么情形,在丧亲之痛中没有人想要额外背上戳穿秘密的负担。

停尸间里有一具支离破碎的无名尸体,符合此人的身体特征,
但尸体的DNA和两位姐妹的并不相符。后来的调查显示,
这具尸体确实是她们失踪的兄弟。她们并不知道,他本人也可能不知道,
他在婴儿时期被这个家庭领养——这是一位年老的姨妈最终确认的。
姐妹俩如今要遭受双重打击:失去了兄弟,并发现他并非亲生兄弟。
这使她们开始焦虑于兄弟的身份、她们与他的关系,以及她们父母的诚信。

威利有一张照片,最能体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他所传播的欢笑。
照片是在因弗内斯北边不远处的布莱克岛罗斯玛基海滩上拍的。

威利曾有一个善良、温和的灵魂,生命活力四射。我从未听过他说人一句坏话,
或抱怨什么事情。他曾让我假装在赛马上下注,带我去商店买糖,
让我帮他洗车——他就是我年轻生命中的一个欢乐存在。
我只遗憾不曾有机会在成年后更多地了解他。

穿着威利那套最好的葬礼套装,但那个人的本质已不在,仅留有一丝微小的物理痕迹,
而这躯壳中一度承载着他的饱满人格。那天我意识到,
当那一度让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那股生气,
离开了我们一贯驱使着走过生命历程的这副皮囊,
物理世界中留下的不过是一阵回声或一道影子。

但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明白,即便是你认识的人,
他在死后也和生前大为不同。人体外貌发生的变化要深刻得多,
绝不仅仅是血流停止、压强消失、肌肉松弛、大脑失去动力。
一些难以描述的东西失去了——无论我们叫它灵魂、人格、人性,
还是只是称其为存在。

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400多年前引用了斯多葛学派的塞涅卡的这句话:
“令人惧怕的是随死亡而来之事,而非死亡本身。”我们一心认为能完全掌控自己生命,
但这往往只是幻觉。最大的冲突和阻碍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中,
在于我们处理恐惧的方式。就算尝试去控制无法控制之事,也没有意义。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面对和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

有反讽意味的死亡则更为残酷:一个骄傲、独立的人,
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掌控一切,却不得不待在冷冰冰的养老院里,
被禁锢在自己的身体中度过最后的岁月;肝脏病理学家死于肝癌;
害怕独自死去的女人一个人死在医院病床上……
这都是我一些亲友遭遇的命运。

有一位老年捐献者尤其体现了我们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我称他阿瑟。
阿瑟总是带来欢乐:他参加所有的大学活动,
无论我们组织的是法医学讲座还是创意写作讲座。
他头脑活跃,渴求丰富经历,思想深沉,一直考虑的是自己能留下的东西,
而不是自己的死亡。他并不是宗教信徒,
认为值得为了共同利益将自己的遗体“循环利用”(用他的话来说),
而不是在一场“浪费的葬礼”上毫无必要地花掉一笔钱。

而阿瑟已经给自己规划了离开世界的独特方式。他坚决不愿在自己年岁增长、
软弱无能的时候倚赖他人。他希望等到自己活够了,就着手安排后事,
用自己的手终结生命。他不愿邻居或朋友发现自己在死亡过程中毫无尊严。
他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心智,心思笃定,面对什么争辩都不改主意——我真的尝试过很多次了。
阿瑟做了一番详尽研究,选择了他决意离开的方式。他告诉我,
他已从网上购买了设备,可让他平和地离去,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损伤,
且直至最后一刻他仍可完全控制自己的行动和决定。

他惊讶于脊髓居然那么细,却承载着身体上所有的运动和感觉信息;
食道也这么细,他说以后他肯定得小口小口地吃东西。他评论说,
看到这些人体结构如此精细,他意识到生命是何等脆弱。
他看着心脏里的冠状动脉,又看看那条致使许多壮年男子死亡的动脉
(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要我指出可见的心室。他被心脏的腱索逗乐了,
这些组织通常被称为“心弦”,听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呢,他说,
它们看起来就像固定着小人国帐篷的微型拉绳。他问这些标本有多老,能保存多久。

面对没有身份姓名的人类遗骨,我们不容易产生同情心,
而法医人类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恢复遗骨的身份,
重新唤醒人类关爱保护他人的本能。我希望这是学生们该有的反应,
希望他们不会让我失望。

逝者,没有谎言。

西方文化认为,长得高是很好的事情,长得矮则是劣势,
所以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身高。
因为我们在估计别人的身高时是按照自己的身高为基准,
所以我们也会过高估计别人的身高。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
其实我们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缩短,但无论在哪个年龄段,
我们都一直沿用自己年轻时的身高,即便事实上我们越来越矮了。
每过10年,我们的身高大概缩短1厘米,70岁以后,会再缩短3~8厘米。

我们的身高由身体各个部分的长度和厚度构成。包括从脚底到头顶的皮肤,
还有各种骨骼的高度和长度(跟骨,距骨,胫骨,股骨,髋骨,骶骨,
24节椎骨和颅骨),加上骨头跟骨头之间关节的间距,
再加上关节和关节之间软骨层的厚度。
临床上说的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也会改变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形态,降低整体的高度。
不管你相不相信,一天的不同时刻我们的身高也是不一样的,
晚上的身高平均要比早上起床时的身高矮1.5厘米。
起床3小时后我们基本就比起床时矮了,因为软骨下陷压缩减少了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空间。

如果一个国家对死者足够重视尊重,那我可以向你保证,
你的国民会心怀慈悲,尊重法律,追求崇高的理想。

我不想活到太老的年纪,如果那样,意味着要和年轻人争夺资源,
尤其是如果我再也不能贡献什么,还要成为我爱的人的负担。
我想要在生命的最后也是独立的,行动自如的,所以我宁愿用质量换取数量。
我要大张旗鼓地结束。我可以忍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不适,
但是千万不要让我变得糊涂。千万不要让我在毫无温度的养老院或者医院黯然离开。
千万不要让痴呆盗走我的生活、我的故事、我的记忆,我不想像我父亲那样死去。

《2020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用听诊器是用行为去传达医生的关切。
带上科学的面具表达关怀和仁慈。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地延长存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维护患者的尊严,支持患者的生活意义,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医学最重要的使命。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没有药的年代只能被关在精神病院里。
狂躁的病人只能被捆起来,
严重的病例也只能打开大脑用手术刀破坏脑组织,
人从此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缰核异常放电,就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被抑制了,人也就抑郁了。

随着年龄增高、肥胖或者有些说不清的原因,血管会逐步狭窄、硬化、血流阻力增加。
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器官的正常供血,血压就会增高,这就是原发性高血压。

也是从青壮年开始,血管上就开始出现斑块,经过20-30年的进展,
血管逐步狭窄。当狭窄超过一定范围,
才会出现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症状。

年轻人聚会玩嗨了,可别是吸毒了,因为大量吸毒就可以让肺变硬。

他来到孩子家里,翻他的用品,问父母孩子的生活习惯,
判断这个孩子吸毒不吸毒。这些都是收集证据。

我立刻想到这个病人是脑水肿,也就是脑子肿了。
大脑里压力高了,所以人体会拼命让血压升高,
以对抗大脑里面的高压,给大脑供血。

他最后死因也和目标无关,他死于镇静药过量。

比如,心外按压的次数是100-120次/分,
按压的深度要达到至少5厘米,每按压30次,
要给病人做两次人工呼吸,还要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比如“伟哥”。本来是治疗心脏病的药,
结果发现男病人吃了以后各个都“挺高兴”,
原来它可以帮助勃起。所以,“伟哥”就用于治疗阳痿了。

“伟哥”,靠扩张血管来增加海绵体的供血,带来勃起。
但它也同时扩张很多其它部位的血管,
这样也就有了副作用。比如眼睛胀、头疼等等。

我们说的“见识”,就是先有“见”,才有“识”

在我看来,公共卫生对人类健康功不可没,
它是人类历史上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每天多刷一次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9%。
定期看牙医并且进行专业牙齿清洁的人,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4%。保持口腔清洁,还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比如碘缺乏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就是“大脖子病”,
还会引发儿童呆小症、智力发育缺陷等。

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
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
这是改变生活方式。

压力导致的胃溃疡是真病。看来心病,确实可以引起真病。

其次,没得病的猴子,虽然它也挨电,但是它不用高度紧张,
也没有成功、失败带来的强烈心理的落差,所以它就不会得胃溃疡。

剧烈的心理变化,是这个实验中让动物得病不可缺少的环节。

咱们的日常工作中,压力越大的部门,
尤其是这个部门的领导,就越容易得心身疾病。

所以,咱也别总看人家挣得多,人家是用患心身疾病的高风险换来的。

德军用不停的空袭、炮击以及饥饿各种方式打击列宁格勒。
那里的居民就处在这样一种随时可能城破人亡的心理压力之下。
围攻一直持续了872天。你想一想,这种心理刺激大不大?

战争之后,医生们给列宁格勒的居民做体检。
发现幸存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是战前的16倍,

大家刚要把病人往神庙里抬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大声喊道:
“这样不对,这个人是大脑出了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神鬼惩罚。
当务之急是赶紧给他嘴里塞上布,免得咬伤了舌头。
过一会儿自然也就好了。”

艾滋病早期就有疲乏、食欲下降、消瘦的表现。
这个病人和瘾君子走得这么近,那么他很可能也吸毒。

中国人忌讳谈死亡。在咱们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过死亡教育。

咱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都是自己体会来的。一旦这个过程真的来临,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猝不及防、混乱、恐惧、迷茫、痛苦。

《1998变化中的中国人》

1.北京城所在的直隶人至少比广东人、闽浙两省的客家人高出六英寸。
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强壮,肤色鲜艳,目光诚恳,
说明他们在很多方面受到靶靶人血统的影响,而表现出混血的特征。
那些铁路警察的相貌、举止,像是美国那些刚刚来自农场性情温和、诚实的小伙子。
他们的动作稳健、思维迟缓,但他们善良诚实,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
也可以成为好战士。与北方人相比,南方人身材小,肤色黄,
不像北方人那样刚毅、勇敢。那些廉价的小说中所刻画的面目丑陋、
满脸皱纹、猫一般狡猾的中国人是以南方人为原型的。
他们的思维较北方人灵活,但他们更难以令我们西方人理解或信任。
那些可爱的传奇文学中所描绘的东方人的深不可测、诡计多端是以广东人为素材的。
北方人尽管在才智方面不如南方人,但在性格方面比广东人更稳重、更自信。
他们对朋友较南方人真诚。由于他们能够互相信任,北方人便易于联合在一起。
正因为此,在经营股份公司方面,他们会比机智、聪明的南方商人干得出色。
所以,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北方人将处于领先地位。

在南方,裹脚的习俗并不像北方那样盛行,所以,对于妇女们来说,
生孩子并非什么难事,她们并不大喊大叫,而且,一两天就能下床。

生活在一个人口饱和使人感到窒息的土地上的中国人,对于卫生常识几乎一无所知,
因此,人们的机体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抵抗毒菌的免疫力。
这使得外国人既感到吃惊又十分羡慕。
中国人对于毒菌的免疫力从下面的事实中可以得到证明,刚到中国的外国人被蚊叮后,
被叮处很快就肿胀起来,而在中国人身上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人们饮用被污染的运河水,却不会染上痢疾;中国人很少染上伤寒病,
过去,病人身上出现类似于伤寒的症状时,医生们往往错误地诊断为伤寒病。

那些缺乏适当体育锻炼,而忙于紧张的脑力工作的学者就不够坚强,
他们对痛苦的忍耐力较差。上流阶层那些豪吃豪饮、喝酒吃肉的人们,
对于痛苦的忍耐力远不及那些粗茶淡饭、不食酒荤的劳动阶级。
那些沉溺于声色,身心缺乏活力,而自我放纵的绅士们,对于皮肉之苦极其敏感,
往往躲闪不及。因此,有的医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对于痛苦迟钝的感觉并不是一种种族的特性,而是普通的中国人不自觉的、
素朴而有节制的生活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他们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长时间地从事某种单调而乏味的工作,
对于我们白种人来说,这既不堪忍受,又很难做到。

在教会学校中,假如老师们执意打开学生宿舍的窗子,每到夜晚,
学生们便紧缩在被子里面,似乎害怕在空中四处游荡的邪恶的鬼怪接近他们。
中国人认为,卫生对于那些弱不禁风的外国人来说是必要的,
但对于他们自己则没有丝毫的用处。结果,由于身体状况的差异,
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中,中国的女孩子总赶不上美国女孩子的学习进度,
她们经常觉得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不得不停下来作长期的休养。
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中的课程较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学习。

几千年来,生活在华南和中原的人们,密集地聚居在乡村或围墙内的城市中,
他们一直饮用着运河或稻田间排水沟内的肮脏的水,
吃着变了质的猪肉以及那些以污池中的废物为肥料的疏菜。
他们拥挤在肮脏的小巷内的低矮而污浊的房屋中,睡在简陋、污秽、
令人窒息的窄小房间内。由于人口高度密集,许多有毒的东西随即产生,
无数的人因此而丧命。只有不到1/4的幸存者把对有毒物质的免疫力遗传给后代。
这些未被淘汰的生存者必须具有以下能力,即能够容忍污浊的空气,
能够承受疲劳的工作,能够容忍变质的食品以及有毒的细菌。
我相信,假如让同等数量的美国人过着像福州或苏州的中国人那样的生活,
只要一年的时间,其中25%的人就会死去。
但是,中国人的坚韧是以牺牲身体的发育和体力的增长为代价的。
一般说来,中国儿童身体的高度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他们的身体显得矮小。
即使刚刚出生的婴儿的体质也不比我们的强。但由于艰苦的环境,
弱者被淘汰的程度比我们更彻底。然而,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
即使那些未被淘汰的强者的生命力也遭到了削弱。

在好的工作条件下,白种人的劳动成绩比黄种人大,因此,
白种人往往能占据那些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但在差的劳动条件下,
黄种人的劳动成绩则大于白种人,因为他们并不像白人一样对吃饭穿衣十分讲究,
他们能够容忍变质的食品、破烂的衣服、污浊的空气、噪音、炎热、污物、
痛苦以及细菌。以白人雷利和华人阿三为例,在竞争中,
雷利能够击败阿三而找到好的工作环境的工作,但阿三可以在低于雷利的生活水平上生活。
尽管阿三比雷利工作得好,但他无力抢走雷利的工作。阿三可以靠着低收入的工资糊口,
但如果与阿三同等报酬,雷利根本就无法生活。然而,三四个阿三可以抢走雷利的工作,
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但他们往往被排除在雷利出卖劳动力的市场之外。
雷利努力将阿三排除在自己出卖劳动力的市场之外,
并不是害怕与一个比自己工作得好的人进行同等条件的竞争,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白人也并非如此的自私和小心眼,它说明:能够胜任好的工作环境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不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给那些能够忍受差的工作环境的弱者。

他们的语言缺乏关系代词,句与句之间缺乏关连词。
他们的文字还停留在古巴比伦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水平上。
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形成了一种较稳定保守的心理,
他们很难接受那些变革社会的思想。中国人认为,只有古代的圣人才有无穷的智慧,
现代人无法与他们相比。所以,期望现在的中国人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是不可能的,
其渺茫的程度如同期望苹果树在十月里开花一样。现在的思想家在提出自己的新的想法之前,
已屈服于周围的保守观念所带来的沉重压力,致使他们失去了提出新观点的勇气。
总之,当今的社会已经变得异常沉闷,令人感到压抑,
缺乏中华民族早期发展阶段那种蓬勃的朝气,那时,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活字印刷、纸币、瓷器、指南针、多舱船以及出租车,
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表现。

日本人优雅的举止、细腻的情感、精美的艺术往往使西方人折服。

我庆幸我们西方人自己可以自由地作出某种决定,可以自由地采取某种行动,
而不会有任何来自家庭成员方面的阻力。同时,使我感到高兴的是,
我们西方人只为自己的过失负法律上的责任,而不会因亲属的过失受到牵连。
然而,我也觉得西方的成年人对于他们的父母远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
那里的老年人时常被一种悲凉、忧郁的心情所笼罩。
他们觉得自己成了他人或社会的负担,因此,遭到了人们的遗弃。
而中国人的道德观在规定父母具有更多的权力的同时,
也规定了孩子们应尽的许多义务。

实际上,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仅仅在于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了过多的人口。

因为,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财富被迅速增殖的人口所消费,
结果,除了中国的人口数量较以前翻了一番外,中国人的贫穷、愚昧、
痛苦一如从前。因此,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人必须通过种种措施延缓人口增殖的速度。
这些措施包括:放弃祖先崇拜、废除家族制、使女子接受教育、提高妇女的地位、
提倡晚婚、普及义务教育、限制童工以及其他一些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个性的措施。

在大道旁,没有一寸土地是废弃不用的。稻田间的路,只适宜于步行,
因为这种路只有一至三步宽。虽然如此,贪婪的农民仍在蚕食路两边的土,
直到路基石都倾斜出来,凄惨地陷入水田中。由于耕地太宝贵,
根本没有什么牧场或草坪。即使在陡峭的地方,山羊也找不到草吃,
因为凡是牧草能生长的地方,农民便种上了玉米。奶牛和水牛只能由老太婆牵着,
在路旁和水沟边或沿着稻田田填吃草,此外,再也吃不到新鲜的野草。

在任何一个乡村里,人们都找不到被留下来用作娱乐场所的空地。
没有绿地,没有草坪,没有鲜花,也没有点缀生活的树木、公园和乘凉的地方。
除了寺庙周围的树林外,其他树木都是备用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生活的。
当然中国内地也有发财之人,可是相当少。
我怀疑两千户中或许会有一户拥有这样的一座花园:园中有长满植物的假山,
有垂柳和翠竹相映下的荷花池塘。人们也会对葡萄园、果园和桔子树的少见感到吃惊。
虽然在乡村市场上会看到堆成小山的蔬菜,却只能看到几篮子微不足道的水果。
由于吸引中国人味觉的奢侈需求太低了,
而对维持他们生存的粮食的需求却非常迫切,因而土地不是用于重要的商业活动,
而是用来种植稻米、大豆、麦子、大葱这些人类生存的必要之物。

要在这种朝天空延伸的斜坡上进行耕种,其劳动是令人心碎的,
需要农民从他们的窑洞住处向上爬几千英尺。这就是人口过多产生严重压力的明显迹象。
它使人想象到人口膨胀产生的恶果。由于人们在山谷中找不到可耕地了,
只好沿着山坡一步一步地往上开垦,一直开垦到山顶之上。
那些高入云端的耕地虽然在六月里披上了绿油油的盛装,令人印象深刻,
甚至得到一种美感,然而不能不令人想到这是严峻而迫切的饥饿威胁
强迫人们干出来的奇迹。

不过手指大的贝类也被大量开发出来,运到内陆之地。
雨后在草地上大量生长的真菌也是可吃之物。穷人餐桌上的主要粮食是红薯。
人们掏干路边的水沟,是为了找到不过手指大的小鱼。山谷里生长的草莓,
还只有半熟时,就被人们大篮大篮地采集出来运到市场上去。
草和树枝是逃不过拄着竹竿收拾柴禾作燃料、上了年龄的那种人的眼睛的。
人们收割庄稼时,镰刀紧贴着地面,因为必须用稻草、麦草之类来煮饭。
小孩子细心收拾起落叶。腐烂的树干和圆木是看不到的。
人们将大捆大捆的草从几英里外的地方背回家中,用来烧砖瓦和陶器。
在最后一棵树被砍伐后,人们就会用斧头或鹤嘴锄在遥远而
又难以跋涉的山岗上将树根挖出来,将山岗再次剥了一层皮。
如果这些树根不被挖出来,是可以使毁灭性的山脊重新披上盛装的。

由于担心饥饿威胁,人们为了一点工资而不顾一切耗尽生命。
的确中国现在仍然处于手工业水平阶段,
人们沿着街道就会看到工匠们在小作坊里忙于各自的手工业品。
那些铁匠、铜匠、银匠及象牙、琥珀、乌龟壳、玛瑙、玉等的雕刻匠,
木材、藤杖、漆、石蜡、羽毛等工匠,以及亚麻、棉花、丝等的编织匠,
虽然长时期地劳动着,但是比起美国机器工业中受到计件工资、
合作劳动和速度等鼓舞的美国工人来说,在用于生命动力花销方面显得紧张、
有压力、节俭。还有,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很明显地在逐渐丧失生命。
在西江水上推动轮船后轮的踏车匠承认自己缩短了寿命。
中国几乎所有的家俱都是手工制造的,锯木匠的生命过早就被耗尽了。

轿夫只能干8 年,黄包车夫只能干4 年,因为他们其他时间都在生病。
例如,轿夫和搬运工因为肌肉血液不断回流而经常导致肌肉绷紧,
都患上了静脉扩张和动脉瘤病。一位在福建的女医生,
在检查了几十名搬运工病人后对人说,
她只发现有两名没有患上因沉重负担而引起的心脏病。

在广州这座没有汽车或役畜的百万人口城市里,
即使是最为粗心的人也会在街头发现搬运工人那过于紧张的明显迹象:
脸色苍白、憔悴,表明精力完全被消耗掉了;眼睛痛苦地陷了下去,
看不出一点有蓬勃向上的活力;下颗陷进去了,嘴大大地张着,证明太过于疲劳了。
那些每天必须搬100到200英担的工人,像小狗一样奔跑,吹着口哨,
咬紧牙关,失去光彩。这一切强烈表明生命同喷射出的动脉一样在退化。
在其他时间里,搬运工经常像死尸一样靠着或者下垂着头,
表明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舒适的环境同食物一样难得。城市苦力通常睡在一种不通风的、
肮脏的小巷里。他铺上一块木板,以砖头作枕头,盖上一条被子就行了。
有位美国慈善家向位于华南的 一家医院提供了所有床位的垫子和弹簧,
但是第二天早上却发现所有的病人都睡在地板上。他们习惯于睡在木板上,
盖上草席即可。如果睡在松软的床上,反而感到不舒服。

他回答说:“人太多了,生命就变得无价值了。”

没有一个汉族人敢和他的家庭、家族、行业分离出来,
因为一旦他不慎而跌倒之后,就没有人会去救他。

另外,个人从事职业的所得,还不如他亲属中有名望的人能给的好处多。
官员、兵工厂督办或者大学行政官员,在利用职权将差事作为礼物分给关系户时,
就表现出他们是按照他们所了解的最必要的伦理道德行事的。

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物质利益而非精神祝福。

物质主义是险恶的经济环境强加的,是长期以来担心明天生存问题的产物。
它并不能被那部分为数很少、
并不一样地担心此种严峻的吃饭问题的人的影响所抵消。

他们的处境也不是政府剥削的后果,因为政府如果未给其人民带来什么,
也就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时代,
政府的财政要求根本不是压榨,
因为政府预算在中国人是美国人四倍的情况下却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繁荣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个人自由和财产安全的制度,都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虽然可以肯定不存在着工业发明的安全保障,但是地产和财产都受到了合理的保护。
平民的处境也不是由剥削造成的。在城市里虽然可以看到一些很富裕的人,
但是一出了城市地区,走了几个星期,就看不见富裕的任何迹象: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生活环境优美的地方,没有华丽的服饰和堂皇的设备。
独立自主的农村到处延伸。在农村里的生存斗争虽然严峻,
但是耕者有其田,收获归自己所有,他们并不感谢他人。

在中国,儿女对父母的负担要比在美国的轻得多,
而从儿子身上期望得到的利益却比美国的大得多。
中国人缺乏美国人的积蓄机会和投资机会,因此依靠儿子的收入防老。
女婴或许被淹死或卖掉,而男婴永远不会遭到此种下场。
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一个40岁的、有妻子儿女的教师,
仍然要把月薪上交给他父亲,这是他的通常职责。一对父妇如果只有一个儿子,
是很可怜的;如果有许多儿子,则受人尊敬,得到祝贺。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所考虑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依次是是否有后代,
学识程度如何,经济状况好否。这是古时的评判标准,那时各人都有生活空间。
而现在不同了,土地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呻吟着。
可是人们仍然非常羡慕那种在其葬礼上有许多男性后裔的人。
孙子甚至重孙参加葬礼,被认为是对死者的特别祝福。

这种令人吃惊的死亡率并不都是贫穷的结果。婴儿体弱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或许是母亲营养不足的原因。中国人并不知道使用牛奶,因此婴儿的命运似乎就注定了。
即使婴儿能够用牛奶喂养,无知的母亲却在成熟的食品中调配使用。
她们用某种不易消化的蛋糕来填满柔嫩的婴儿的嘴,许多婴儿因此死去。
这种母亲丝毫不懂得如何照料婴儿,真是无知杀人。

他们不自觉地污染了土地,污染了水源,污染了空气,污染了逐渐生长的庄稼。
在有足够的粮食时,却未想到积存起来以备年荒。

没有树木、小草和鲜花,没有木楼、地毯、窗帘、墙纸、桌布和装饰品,
没有书籍、图片、报纸和音乐,没有体育运动、节假日和聚会。
到处都是赤身裸体的小孩,他们懒散地躺卧着,局促不安,在泥土中爬来爬去。
而这种小孩正是穷困家庭的丰富财产,其他财产均可以无理智的被抛弃。

铁路网建成后,中央专制政府就有能力将一个省区的剩余粮食运往遭受饥荒的省区,
饥荒就会停止。

可以说,日本的农民有着军人勇猛无畏的神情,
而中国的军人却有着农民逆来顺受的忍耐力。
由于如下信仰在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只有遭到一系列的冲击之后,
中国人信仰的基础才能动摇,尚武精神才能显示出来,这种信仰就是:
强权来自公理,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求助于“理”或 “天理, 
在中国人对和平尚未失去信心之前,他们尚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保卫和平,
抵御外来的欺凌,而且他们也有很强的生命力来求得国家的昌盛
而无需通过征服他人达到民族富强的目的。

中国的商品价格不可能总是与其劳动力的价格成正比。
往往是劳动力的价格越低,而商品的价格越高,
这与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有着密切关系。

尽管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比利时的劳工价格的五分之一,
但中国人生产的铁路的造价比直接从比利时进口铁桥所花的费用还多。
这意味着,目前比利时的一个钢铁工人的价值要高于5个中国劳工的价值。
中国的劳工要达到现在西方国家的工人的技术水平至少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

半个世纪以来,大批福建人浪迹于英国、荷兰统治下的东南亚,
其中相当多的人发了大财,成为商人、种植园主、矿主、承包商和工业家。
一些人把资金、技术和经验带回国内,经营大型的企业。
然而,除了一家锯木厂外,在福建省我没有听说有第二家现代化的企业。
这里的采煤业无人问津,政府官员们只好眼睁睁地瞅着潮水对煤层的侵袭。
究竟这些福建人为何不愿在家乡投资设厂呢?在马来西亚,
家资百万的中国人有30家,
其中一位福建人因在马来西亚西部的霹雳州从事锡矿开采而致富。
他的回答是,官方的“敲榨勒索”是导致福建人不在本省投资的重要原因。

广东省汕头附近矿藏极其丰富,但假如一位从新加坡退休归来的承包商冒冒失失地在此从事矿业开采,
其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首先,在附近聚居的客家人会向他索取一定的钱财,
然后开采工作才不致受到当地居民的干扰。而且还必须贿赂地方官员。
其次,在把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运到施工地点之前,他必须贿赂负责“厘金”的官员。
再者,他的产品从产地运往港口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地,必须向该地的行政官员上贡,
否则,就不准通行。最后,他的经营因人们迷信方面的干扰,
每时每刻都有被勒令停工的可能。因为人们担心施工会惊动了地龙,
或者破坏了大家的好运。难怪一位政府高级官员私下对我说,
他们投资的企业,没有一个不是在旧势力保护之下。

尽管商人和银行家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但他们还不具有股份制公司中商人们应具有的道德,
所以,在中国普遍存在着商人互不信任的现象。

在中国,收取酬金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
因此,人们之间的交往纯粹是一种经济行为,谈不上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厨师领取工资只是他为主人所付出的劳动补偿。
他觉得他的服务与采购员为主人采购东西一样,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额外报酬。
这种观念中国人至死也不会改变。

如果让我的老佣人拿5个铜子去给我买吃的东西,她会匿起一个铜子;
如果我只给一个铜子让她去买醋,尽管她无法将半个铜子藏人自己的腰包,
但她还是觉得应该得到些什么,她会把瓶中的一些醋洒到地上。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决定了无论任何方式收集到的商业投资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花得精光。
为修建一条铁路而组建一家公司竟有十名无所事事的行政官员,
尽管一节铁轨也未铺,而各路段的段长早已指定,并开始领取工资。
这些幸运的被雇佣者所得工资的大部分毫无疑问地交到给他们指定工作的人手中。
由于大部分经费通过各种渠道被花光,原先拟定修建铁路的计划自然落空先期买进的大量枕木,
被搁置了一年之后,卖给了以做家具为业的工匠们。
一家官营的铁路公司曾公开招标购买枕木,结果德国一家公司以最低的价格中标,
并与中方签订了供应定货的合同。后来,该公司准备买进更多的枕木,
此时,负责采购枕木的官员并没有实行新的招标,而是电告德国的公司说:
“你们的竞争对手日本人愿意以低于贵方的价格向我们提供枕木,
假如贵方愿意提供一笔适当的酬金的话,可以继续为我们供货,
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重视。结果,日本人赢得了向该公司出售枕木的权力。
无疑,负责采购枕木的官员预先接受了日本人的贿赂。

钱花了不少而铁路建设的进度却异常缓慢。以厦门至常州的铁路线为例,
在福建境内的第一期工程,其建筑速度简直到了令人失望的地步。
堆积如山的铁轨、枕木在露天中任其生锈、腐烂,而路基迟迟不能完成。

个人很早就从家庭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自由分子在社会上四处闯荡。
而在中国,家庭则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自己的亲人被视为个人最重要的义务,
即使这种帮助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中国人看来,
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找个职位、安排一项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至于被安排的人是否适合于这项工作并不怎么重要。当一个人在省城做官,
他的亲戚,即使是远房亲戚都会前往造访、祝贺,并请求在位者给他们谋个差使。
当补缺者到任后,其前任所提拔的人就会感到自己的职位受到威胁,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赶紧体面地离去。

经理从来不考虑燃料的质量问题。在他看来,煤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价格便宜就行,所以工厂买进的煤根本达不到工程师提出的标准。
山西的煤藏量居全国之首,山西人以很高的代价重新获得了自己开发煤矿资源的权利。
然而,一名合格的煤矿经理四年来一直在山西大学任采矿方面的教授,
从来没有人向他请教过关于煤矿开采方面的任何问题!

那些被推举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杰出金融家,觉得自己身居要职,
不屑去做一些具体而又粗俗的经营工作,往往将具体任务委派给下级去做。
受委托的人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做这些工作,于是他又委托另外的人。
结果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成为企业挂名的首脑,
只有那些能力低下的人具体维持着企业的运转。
在中国,所有的官营企业无不受害于这些自高自大而又不切实际的官僚。
官营工厂生产的水泥最初价格是每桶一美元,比国外优质水泥的价格还高,
这些官僚认为国产水泥将会供不应求,人们不会在乎其价格的高低。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

几年前,从事传教活动的尼维斯博士把美国一批优质水果树苗移植到烟台,
不久,他的果园所产的水果在远东名闻遐迩。但他去世后,
果园转到一名贪婪的中国人手中。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这位中国人把果园当作养猪场,
既不为果树松土,也不给果树剪枝。结果,大批果树腐烂,樱桃变小,
苹果和梨长满斑疤,果肉似木而且多被虫蛀。

在马来西亚的某个地方,许多中国人成为化学品、药剂、家具、制冷设备、
酒、饮料以及其他一些商品的制造商,他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他们生产的一些商品在国内至今无人问津。

在云南,人们商定婚姻问题时,所要了解的最主要的情况是“这个家庭中有几杆鸦片烟枪",
鸦片烟枪的多少,成为衡量某一家庭经济状况好坏的标准。
所有的人都屈服于极具诱惑力的烟枪之下,渐渐地滑向一种无法形容的懒散、
痛苦、堕落的深渊。

中国人从来不热衷于男女之间纯洁而能够带来美好生活情趣的友谊,
而是沉醉于吸食鸦片和赌博的双重罪恶之中。
他们把这两种罪恶的活动看作调剂沉闷而单调生活的娱乐活动。
中国人沉闷而单调的生活是由于在最少的土地上养活最大数量的人口造成的,
为此,他们牺牲了本来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情趣的大部分财富。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诱使人们注重对于后代的生育和繁殖工作,
而从不考虑这种无节制生育的后果和人们的前途如何。
因此,他们牺牲了使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东西。

中国人的娱乐活动如此匮乏,穷人的食品如此糟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中国,人们没有户外活动,事实上,除赌博外没有任何其他娱乐活动。
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极其单调和沉闷状态之中。单调和沉闷这两个恶魔逼得高加索人酗酒,
在中国,它们迫使人们吸食鸦片。
如同一个人由于常年的劳作而不觉得辛苦或者由于忙于商务致使自己不会娱乐一样,
中华民族这一辛勤劳作了数千年,让人们不可思议的古老民族同样地达到了
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娱乐的才能已经萎缩和消失。
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所剩下的只是这样一种愿望:在温和平静的环境中消度时光。
而鸦片恰是满足这一愿望的最好之物。
在台湾,朝气蓬勃的日本儿童正在教那些温和的中国小伙子们如何打网球、
踢足球、掷水球、跳远等。日本籍的老师说,
所有这些活动是为了提高这里人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培养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情趣,
这些体育活动将帮助他们戒除掉在室内吸食鸦片虚度时光的不良习惯。
那些没有闲暇的穷人为什么吸食鸦片呢?因为他们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之下,
此时,只要能够解除因饥饿或强烈的食欲所带来的痛苦,对他们来说,
任何药物都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帮助。加上吸食鸦片时,
人们所产生的平静舒适的感觉,我们不难发现贫穷的中国人食用鸦片的原因。
我们使用吗啡解除肉体的痛苦,
而贫穷的中国苦力的痛苦是因为生活必须品的匮乏导致的。

鸦片的种植规模如此之大,粮食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极其昂贵,农村的劳动群众被推向饥饿的边缘。
由于农村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了鸦片的种植与生产,土地出租、
抵押等也随着鸦片这一有利可图的行当应运而生。
大批农民因将自己的土地租让给他人种植鸦片而招致灭顶之灾。

两年前,四川还沉溺于大量种植罂粟的运动之中,
当时食品的价格几乎达到了无人敢问津的地步。
但能干的总督几乎将全省的罂粟铲除干净,只有远离总督府的奉节县幸免。
去年,该县五分之四的可耕土地都种着罂粟。现在鸦片的价格是从前的五至十倍,
这些狡滑的农民都发了大财。

当社会意识到某种具有破坏性的个人习惯正在侵蚀着社会机体的致命器官时,
我们所应考虑的问题不是应否向这种习惯宣战,而是应该如何向它发动进攻。

恐惧的农民逃进城墙里,而妇女却因为可怜的小脚而跑不动。
等她们达到城门时,大门早已关闭,因进不了城被杀害于大门外。

他还说:“你们宁愿你们的妻子裹脚,是不是?
看到了吧,这就是对你们的惩罚。”

美国人紧紧的束腰,在那些时髦女性中只占十分之一,而中国十分之九的女性都裹脚。
而且,美国人紧紧的束腰是自愿的,而中国人的裹脚则是对无助的儿童的迫害。

在中国的最北方,满族女人也保持着天足,这或许是她们长得高大、
健康和漂亮的原因。但在满清帝国的其他地区,裹脚既不是懒惰者的愚蠢行为,
也不是时髦者的时尚,而是每一个阶层的人们,无论是穷的还是富的,
都必须遵循的习俗。在位于蒙古边界的张家口,农妇跪着劳动,
膝盖下放着一个大大的垫子,以免受到潮湿土地的浸湿。在甘肃的三个地区,
妇女们仍然紧贴着膝盖在室内四处爬行。她们被贬为残忍者的性工具,
以取悦男人们那邪恶的味口!在山西‘和陕西,农妇们挥舞着镰刀收割庄稼。
但她们不是弯着腰,因为弯腰会严重损害她们可怜的小脚,而是坐着收割庄稼。
她们必须坐在马车上或手推车上被带到麦地里。她们是多么的无望,
以至于她们中的大多数自从作为新娘嫁到婆家,一生中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

美国妇女在大踏步走路时,整个身体的重量一旦放在脚趾的顶端,
另一条腿马上就弯曲向前摆动。然而中国妇女走路却不是这样。
由于她们的脚的前端无用,走起路来时,另一支脚只能缓缓地移上前去,
因此膝盖几乎不用打弯,这就是她们看上法像装假腿一样摇摇欲倒的原因,
也是小腿肌肉从不发达的原因,她们的小腿由皱皱褶褶的皮肤包裹着,
瘦得像帚柄一般。

比方说,在陕西西部贫穷的山里人难道有此美感吗?
让我们看一看这些生活在黄土高原窑洞里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地板肮脏,
墙被烟熏黑且布满蜘蛛网,烂窗子用纸糊着,土炕上的革垫生满了跳蚤、
虱子,室外猪狗、鸡鸭争夺着从主人肮脏饭桌上掉下来的饭粒,
——我们想一想,这种未受教育的农民会对小脚有美的嗜好吗?

在中国,没有人会设法装饰,没有一点白色或其他颜色,
任何事物没有一点经过“女人之手”的痕迹。甚至没有像样的家庭晚饭,
每人从饭锅里舀饭出来装进自己碗里, 只要高兴,他会一边闲逛,一边吃饭。
男人紧紧地把女人限制在家中,结果女人不会理家。

中国有句谚语:“束脚一双,流泪一桶。”这是很可能的。
女孩子经过五岁至七岁开始束脚的三年残酷岁月后,脚的前部和足跟紧紧地挤压在一起,
能使一美元的硬币插入裂缝中。十五年前成立天足会的立德夫人说:
“在这束脚的三年里,中国女孩的童年是最悲惨的。她们没有欢笑,
失去了像英国小女孩一样的玫瑰色脸颊。可怜啊!

她们的母亲通常在床边放着一根长竹竿,用这竹竿帮助站立起来,
并用来抽打日夜哭叫使家人烦恼的女儿;但是把女儿放在外屋睡觉是少见的。
女儿得到的唯一解脱要么吸食鸦片,要么把双脚吊在小木床边上以停止血液循环。

她们在炕上度过一生,从不锻炼,从不呼吸新鲜空气,也不交流相互之间的情感;
只有小康之家的妇女在特殊的春节期间,才会坐着毫无弹性的北京小马车出去游玩一下。

母亲把束脚痛苦加在其小女儿身上的唯一动机就是担心她将来找不到婆家。
只是到近来才有妓女和奴隶不束脚,
但是一个不束脚女孩的婚姻状况还不如一个束脚的驼背女孩好。
新郎一旦发现他所期望的“天仙般美丽”的新娘不束脚时,
就会在周围冷嘲热讽之下把她赶回娘家,然而新郎是不能随便受责备的。
如果男人要选情人,对不束脚的女孩来说才会有些机会。
如果年轻小伙子被这样的女孩吸引住了,即樱桃小嘴、
调皮的眼睛和因不束脚而具有的聪明才智,或许会置世俗于不顾。
但是中国的婚姻归根到底完全由父母作主,
而父亲要求儿媳同他的妻子一样的“成体统”。
因此,文明国家中从未有过的最严重而残酷的束脚痛苦,
因合了中年的父亲那非自然的味口而加在了女孩身上。

学生中有两个束脚女孩,她们那悲哀的表情同那些在草地中随意欢跳奔跑
的女孩那美丽的玫瑰色脸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些应邀者印象深刻。

穷人们不但担心受到嘲笑,还希望从新郎那里得到更多的女儿订婚钱。
一旦男女双方子女订婚了,女方父母就无权不同意男方的要求。
因此这些人相互间限制起来,都对禁止束脚犹豫不决。
福建的一个农村的居民在总督命令他们禁止束脚时,
虽然都反对残酷的旧俗,可是没有人有勇气为天下之先。

现在中国有7000万双变形的、疼痛的、
难看的小脚,这些都是堕落的男人审美观的牺牲品。

中国文学作品除了情歌以外,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这是因为习俗准则没有给予表达求爱的自由,这种自由一开始就会受到非议的。
人们看不到任何中国女子的模糊照,即使是一个妓女的相片也看不见。
美国人富有性感的紧身裤和内衣的广告虽然震动了中国人,
但是没有一个传教士夫人给中国人看我们姐妹或朋友袒胸露肩的相片。
他们从我们裸体雕像、裸体艺术、戏剧海报和芭蕾中所得到的观念,
是可以想象的。

中国文化的每一点都表现出是男人创造的,表明男人们的观点。

然女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但是她们的地位低下,被社会牢牢地控制。
儒家信徒强调,妇女受教育是危险的。她们一旦受了教育,
地位就会提高,社会就会大乱。

一个女人在结婚那天,需 要 “铺头盖面”的打扮,带上她所有的装饰品和珠宝。
她的脚束到最小程度,指甲是修剪过的,脸庞是涂抹过的,
头发是打了油的—— 这一切和黑木料雕成的摆设一样的僵硬和复杂。
她两只手由女仆牵着,眼睛下垂着,面无表情,忍受着客人们的审视。

她们一生大部分光阴是在墙内度过的,她们对街道和公共场所的刺激无动于衷。
她们不认识除了亲属以外的人,她们的圈子随着生活的流逝在不断的缩小而不是扩大。
春游、旅游和宴会与她们无缘,社会娱乐是为男人们组织的。
化妆、吸鸦片、与仆人聊天、拜访几个女友—— 这就是她们的生活。
难怪医生只有在这些空虚、压抑的牺牲者中才能找到最严重的精神性病例。

但是男人的自大受到了自然的惩罚。聪明的观测家认为,
吸食鸦片和赌博这两种有害于人类的讨厌东西是中国上流社会的恶习。
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空虚,也是对他们强迫妇女“安分守己”的惩罚。
贫民如果能维持生计,也会叫他们的女人束脚,并威吓她们。

由于对蕴藏于异性纯真交往中的新鲜感和迷人感一无所知,
男人们从鸦片烟和赌博中寻找放松,
而女人们也同样开始吸食鸦片、赌博以安慰自己。

一些穷苦家庭为了逃脱抚养女儿成长的责任,就把女儿送给他人做童养媳。

中国发生了许多女孩反对早期婚配的悲惨故事。
女孩非常不愿意将一生交给从未见过的男人,
但是在请求父母准许另找一个与她现在社会地位相当的丈夫时,
却被告知订婚协议已经履行好几年了,不能毁弃。

中国有句谚语:“十个媒婆,十一个说谎。”

被关闭限制起来的女人们,得不到教育,
不能出外旅行,不能交朋结友,不能与他人谈话,没有生活的动力,
不能搞不正当的恋爱,没有主见,或者没有阐述自己主张的机会。

由于中国人自己在过去五年中建立了许多女子学校,
受过教育的女性有了用武之地,教会学校女毕业生成了教师、护士甚至校长。
过去不准女儿受教育的父亲,
现在因听到受过教育的女儿给父母带来优厚的薪水而放宽多了。

春天,冰雪封冻的北方湖水变得缺氧时,如果在冰上打个洞,
里面的鱼会挤到一块,疯狂地呼吸空气,以至一些鱼挤跳到冰上来。

东方的生活和思想仅仅是调解精神上的悲伤,
西方宗教则提供了真正的生命解脱方法。

他们还认为东方人特有的聪明和敏锐是一种世俗观念的汇集,
而他们却不能融合在这种观念之中。

中国妇女的迫切需要并不在于就业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
而是在于提高她们作为母亲和女儿的地位。如果母亲的地位没有得到提高,
其位置对于女儿和儿媳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渴望的。

他们教学生学会尊敬他人、洗澡、吐痰,教会用手巾帕、保持衣服整洁、
关心个人房间、养成个人诚实习惯等。他们教会居民打扫房间和庭院、
粉刷屋墙、冲洗教室和教堂的地板,他们要中国人履行他们的职责:
对不会说话的牲口要仁慈、哺养残疾儿童、教育女孩、尊敬妻子等。

工业学校灌输了美国人反对轻视体力劳动、
摆架子的观点,即反对那种以指甲留得很长以表明自己不干体力活的态度。

在中国口岸的许多商人、船主、海关官员,没有什么家庭困难,
自行其是,过着一种传教士所批评和否认的生活。
这些享乐主义者的生活腐化,他们饮酒作乐,游手好闲,放荡纵情。

中国佛教太古老而不能复苏。
即使是日本的佛寺派往中国的佛教徒也由于流行的迷信而变质,
并充满了偶像崇拜,因而也呼吸不到使生命再生的空气。

中国有影响和有地位的阶层十分
骄傲,他们不会允许他们的人民吸收任何西方带来的东
西;而在另一方面,如果基督教在西方保持了控制,它当
然会传进中国并取得根本的成功,因为它十分适合于中
国,正如它在三世纪适合于罗马帝国一样。

在挖煤附近,质地优良的煤每吨只卖25美分。如果运到100英里远的地方,
则可以卖到此价钱的七倍,每一英里的运费将此价格提高到十分之一,
并使每磅小麦面粉只值0.5美分的历史划上句号。

有一个人拥有五所宅邸,其中有许多庭院、装饰的道路、百合花池塘、
石桥、夏天乘凉的小屋、大厅,有石桌子、花园和果园,共占地20至 30亩。
这些证明了主人以前的富有和地位。但是近来由于抽吸鸦片和懒情,
一度是富裕的家庭出卖房屋,没落了。抽吸鸦片和赌博发展浸染商人阶层,
那些成功的山西银行商的后代沉湎于纵情声色、出入戏院、赋诗作画之中,
使得他们祖宗在满清帝国时期积累起来的事业从他们身上败落了。
其中一些富有的年轻人留给我的典型印象是胖胖的、虚弱的、好色的。
没有什么能激发起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也找不到为什么不赶快享受的原因。
他们根本没有体育活动的热情,或者说没有锻炼强健身体的理想。

从农村人的住房来看,山西的房屋几乎和贝都因人的营地一样稀少。
从来没有牧场、草地、干草堆、谷仓或风车。没有粉刷过的房屋、庭院、
谷仓空地或吃草的牲畜。没有树篱或栅栏,
到处是空旷的田野点缀着用泥墙围起来的呈正方形的村庄。
在祖传的土地上是没有公墓、墓群、石板、墓碑的。只有木瓦板结构的房屋,
用瓦或茅草做房顶、用砖修建的住宅和围起来的大庭院。
只有白色的教堂、红色的寺庙、学校、宝塔和石窟。只有指路标、
破碎的信号塔和拱型的通道大门。

中国风味的有趣风俗习惯不胜枚举。在一个拥有骆驼的车马队里,
由于骡子没有骆驼的耐力,故而车马队白天在骆驼旅店里休息,晚上才出发。
我们遇到几个头发剃得精光的和尚,他们去五台山圣地朝圣。

我们突然看到了脸色很好的中国人

穷苦的寡妇和赤足的孤儿在残茬地里捡拾麦穗、麦粒,
并跟在回家的马车后面捡拾从车上抖落下来的麦穗、麦粒。

这种河床地带曾经是游手好闲者在现在水平线下四英寸的高堤岸下消磨时光的地方。

数百万人一生中并不知道一种为许多树木环绕的绿色地带的林中空地,
也不懂得金色十月里的树叶的光彩,或摘核果、摸鸟窠和追逐松鼠的童年快乐。

用砖石造成的游廊、用仅有的树木建成的走廊和大道,
向提供一片林荫地方的茶馆延伸,一路上飞着燥热的尘土。
因此在树林消失以后,很多美的资源、诗的源泉和激情都干枯了,
生活变成了累赘的、可怜的种植粮食、消耗粮食这种周而复始的无味东西。

深入中国最深的西方文明是福音、煤油和香烟。我很高兴,福音作为在照相、
取热和吸烟之类的光明的先知,首先走进农村。
内地的农村从那些感化人们皈依而不是赚钱的传教士中得到了对白种人的最初印象。
他们欢迎传教士,养成了用“平安”祝福传教士的习惯。

八旗子弟在设防的要塞里享受特权,食物由政府提供,世代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在西安,八旗子弟居住区现在城墙倒塌,空气阴暗,充满了腐烂、懒惰和杂乱。
在一个大演习场地里,有一些跑道,骑兵在跑道上奔驰,瞄着靶子射箭,
满清高级军事官员在旁检阅。这些懒惰的八旗子弟虽然在军队里受训,
但是他们意志薄弱,没有什么战斗力,在二十英里的一般行军中就会被累垮。
他们在遗传权利下变得自私、懒散、邪恶。

他们易于上小恩小惠的骗,生活水平极低,总是焦虑不安;他们虽然勤奋、
聪明,拥有天才、丰富的眼力,勤俭节约、不伤害他人,然而生活仍然沉闷、
压抑;他们除非有新剌激、新理想的产生,否则生活将永远没有变化;
他们将妇女的作用局限到只是哺育小孩的程度,因而付出了上面这些沉重的代价。
只有允许妇女取得自由,取得机会,妇女才能把迷人的优雅、
令人吃惊的高贵带进生活。

中国需要的是在每个行政地区设立一个道路监督官员,由他组织一个永久的修路队,
让他成为专家,让大路和桥梁成为他生活中的工作和娱乐;
而不是需要一个有晋升野心的官员,把修建作为他爬向高位的资本。

如果我们以上帝的眼光来看无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就可以想象出他们在为自己的粮食而奔忙,
犹如许多困扰不安的蚂蚁为食物忙碌一样。

在穿过大山途中,骡子和人相互竞争作为载货工具。
许多棉花必须从渭水盆地运到二百五十英里外的汉水流域,
人就更适合于这种鼓鼓的棉花运载。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苦力,
背上背着大捆的白棉花,犹如迁移的蚂蚁背着蚁蛋一样,在山上艰难爬行。
他们每天背上一到二百磅,走八到十五英里,所谓报酬是七美分。

沿着大山走进人口稠密的四川,运货骡子不见了,路上主要是扛货的苦力。
他们背着塔型的货物,携带一个小小的T型的拐棒,放在背后,
休息时可将货物放在拐棒上。有些苦力则用一根长六英尺的竹担用肩挑,
两端平衡地摆动着,每隔两分钟就必须从这只肩膀换到另只肩膀。

这样的竞争只能从骡子嘴中夺走食物!
这些苦力运货人的体格是多么的强健!他们只有下身挂点遮羞布,
他们拥有上乘的躯干,他们的肌肉在重荷下完美的发达,手腕结实,
下腹从不凸出,没有一点堆集的肥脂肪,
他们构造良好的肌体在清晰黄铜色皮肤下的一举一动使人看起来是一种美感。
可惜的是,只要他们免除了体力劳动,就要开始向所认为的“高贵”生活中堕落,
尽可能的成为不像受人岐视的苦力的体格形象。如果他是一个有钱的商人,
他就会为他厚厚的下颗和趋弱的手腕自豪。如果他是一个文人,
他就会为他纤细的手和优雅的面容而自豪。

在四川,蒙古人的压力减弱了。这里的人脸色较好。
我看到一个青年人,他或许以迈克尔•安吉洛的大卫打扮自己,
眼睛经常盯着异性安蒂露斯那柳叶眉、纤细腰、直形的鼻梁、高高的鼻子、
美丽的眼睛和漂亮的脸蛋。人们很少意识到没有一个地方
能比在中国发现更为优雅的表情。

中国人素质虽然好,环境却不行。我们所看到的粉瘤、肿瘤、肿胀、消瘦、
出疹、疼痛、溃疡,相当令人作呕。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裸露到手腕而走来走去,
将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景象。如果我们一代人在没有医生的医疗下长大,
也会发生这引起令人作呕的现象。在某些肮脏的旧城镇里,有些人堕落了,
患梅毒和鸦片毒的现象相当普遍。在以肉为主食时,在屋墙、地板、家俱、
外衣和洗刷的水充满微生物时,在有传染危险下不能吃、喝、呼吸时,
在不能走动或洗浴时,中国人那强壮的身体就屈服了。
如果得到一杯热茶,享受一下煮沸的开水,就算不错了。

没有报纸、法庭、社会集会、令人向上的宗教,没有什么能给予人以激励和希望。
在六个星期里,我只看到一个读书人,头却埋在书上睡着了。
八至十二岁的男孩脸色虽然吸引人,看起来也比同年龄的小孩要聪明,
可是悲伤得很,没有好的公立学校、好的经济条件,他们长大以后,
也像他们父辈一样无知、迷信、日夜操劳。

成都平原是富饶的,而居民大多数(至少有四千万人)却很贫穷。
如果肥沃的土壤翻了一倍,贫穷的人也会翻倍。
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如此巧妙地从如此少的土地中获取如此多的粮食,
听说一个季节有七次收获。一小块土地,就能给一个人提供一年的粮食。
农民积极积肥,他们在田地边上挖上一个大坑,用茅草之类遮盖起来,
坑里的粪便发出不可形容的臭气。

中国儿童不像我们的孩子们那样奔跑、嬉闹、爬行,
中国学生不如白人学生奔放不羁。中国人不知道体育运动,
他们放风筝、斗蟋蟀、赌博、下棋、放鞭炮。

中国人喜欢的是温驯的骡子而非马,骡子只是慢慢地走或轻快小跑。
骑在骡子上的士兵加速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使眼睛得到放松。
中国人从来不把拳击作为一种运动,斗殴很少,没有相互之间猛烈的打架,
有的也不过是女人式的抓伤和抓头发。男子唱歌,不过是一种鼻子发出的假音,
这与西方男子的吼叫形成了奇怪的对比。

中国人认为步行会降低身份,因而从不走路,有钱人坐轿子。
他们的开支是作为尊严感觉而非懒惰的花费。即使是被认为孩子气的强壮男子所表现的行动,
也好像是患了运动失调病一样;他们反而认为这样会受人尊敬。
在成都街头散步的外国官员就因为步行而被视为外国苦力。
有钱的中国人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或在大轿子里,逐渐长胖,变得油滑、迟钝。
如果他是一个纵欲者,就会变得虚弱;如果是禁欲者,就变得脸色苍白。
文人从来不作剧烈运动,除非他要用大毛笔锻炼写字技术。
他们会让指甲长到一定尺寸,并用银白色的套子保护起来。

由于他们长时期地从事伦理道德的研究与发展,自然瞧不起体力劳动,
因而虚弱成为这些知识分子的附属品。
这种知识分子的虚弱在积极好战的脉博跳动中像一块湿毛毯一样,
阻止了民族的雄劲力。

中国人习惯上在进大门到院子里的地方修造一个砖墙屏幕,
目的是使无视力的飞虫在找路进入房间时悲惨地撞死在墙上。

皇帝意味深长的责备好像能查出腐败、制止腐败,因而忠告性的诏令源源不断地出笼。
当然格言永远不能改变官员的本性,因为它们提供不出正确行为的动机。

中国人从未接受讲求效率的原则,即所选择的方法方式并不在于看起来适用;
而在于是否能真正产生最令人相信的、马上就带来可利用的经济结果。
中国人不能鉴别看出适用性的真正价值,
因为他们从未把行动和进展的效率作为追求的对象。

我们的祖先在智能方面能比得上我们,而在实际能力方面落后得多。
同样,中国人由于其潜力未发挥出来,企图在效率方面超过我们是一种梦想。

在北京的陆军部有600个官吏,而所有工作不过是由50个人承担的,
其余是寄生虫,大部分是满族人。他们的任职主要是为了确保满清王朝的存在。
在贪污横行的政府里,不要期望教育部门能完全自由行事。那些在学校里占很大比例、
并不教书的官员,认为安稳的职位应该给予某人的亲戚朋友。

真令人怀疑,在无钱聘请优秀教师时,却购进了大量 的昂贵设备。
在某个学校的大厅入口处,会看到很好的生 物学和植物学略图,
然而却无人能讲授这两门学科并使用 略图。在某些地方也会看到物理实验室,
里面的设备虽然很好,却铺满了灰尘。关于物理,教师除了懂点电学外,
其他方面一概不知。

教师的备课水平与我们大学低年级学生的水平差不多。
这就是“盲人引导盲人”的现象,
这正是一个比宾夕法尼亚州人口还多的省份的教育制度的最高水平。

在日本的军校里,当教师要讲到某种新鲜或特别重要的地方时,
他就要求在场的中国学生出去,关上门来,只对日本学生传授。
虽然猜测是不正确的,然而可以断定日籍教师迅速被解聘的原因,
证明了日本人似乎注定不能将西方科学传播到中国来。

日本人谦虚、好学,很久以前就从中国大陆吸取文化,
现在他们坐在西方学者脚下学习并不感到自卑。
而中国人一直认为他们所拥有的自豪感就是自己的文化,
仍然傲慢地否认中国完全需要外国教育的援助。
中国人不能单纯理解西方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不设法努力吸收。

中国年轻人由于必须认识几千个汉字(其中一些汉字的笔画有三十多笔),
因而拥有记忆技巧。他们甚至通过死记来学几何和物理。

我们白种人对于新问题的逻辑思维令人骄傲。
可是有人把中国学生的上述情况归结于不完全的训练而非民族缺陷。
有一个人的孩子是在传教士家庭中长大的,他就没有这些缺点。
另一个人注意到,他的儿子两三年后长大了,开始独立思考。

如果要在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天资中找出什么差别,
我认为差别就在于意志力而不在于智能。

中国绅士的指甲很长,以此证明他们不是苦力,
因此我们对中国年轻人蔑视任何带有体力劳动的表示并不吃惊。
中国人的观念在于听和看,而不是做。

他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关心自己的地位,害怕在在场官员的面前“丢脸”。
一个旧式教育官员会贬低开矿工程师或铁路工程师,因为他们弄脏了自己的手,
认为他们是一种苦力。
在北京的这种木乃伊似的官员企图在国外受过自由教育的回国学生,
和那些受过技术教育的学生之间令人反感地划出一个区别,认为后者的地位低一些。

我在六个星期的中国内地旅行中,至少看到了 300个中国人坐轿子。
在上最险阻的山路时,中国人也坚持坐轿子,软软地躺着,好像这是一个恩赐。
在凉爽的傍晚散步时,提着鸟笼、让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是绅士们的锻练方法。
当华北一所大学里的美国教授声称要利用网球场地时,
学生们就不理解他们以前的尊严教师的滑稽和玩笑行为,
一个感兴趣而又吃惊的旁观者问道:“难道你们无钱雇佣苦力吗?”

所有教师都可以证明中国学生在文字组成或学习动植物方面具有绘画般的美感、
精确和详尽的才能。这种灵巧的手法来自于长期的对千百种文字的组织训练。
如果要求他们分清各种文字,中国学生并不像我们有时不认真,
他们拥有必须具备的仔细和精确精神。
从同样的精神可以看出他们在准备标本和幻灯片时轻轻的、自信的、柔和的、
刻苦的绘画手法。但是,远东地区的民族必须克服文字上的困难,
才能与我们并驾齐驱。我曾问过两个日本帝国大学的校长:
“为什么你们学生在二十一岁时才上大学,比美国学生晚了三年呢?”
他们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语言比你们的字母文字难学,
必须花上三年至五年的时间才能掌握。我问一个在中国过了半生的学者
:”在中国人放弃他们表意文字之前需要多长时间?”
他回答说:“或许五个世纪。”

因为封建时代的中国人永远不能教授他们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年轻人去阅读一门语言
—— 这门语言比学一门西方语言所需时间多三倍或四倍。

现在中国人追求的是富强,认为西方的富强依赖于立竿见影的科学,
因而学生们都向往科学。但是他们忽视了西方潜在的道德基础,
他们会发展出一种自私的物质性因素,这将给中国带来的是灾害而不是富强。

《2020埃莱娜-弗兰特》

宣传难道不是很花钱吗?不参加这些活动,我会是出版社最省钱的作者,我的出场也省了。

这些年老而无形的女人的眼睛是神圣的,她们不会为自己哭泣,只会为孩子哭泣;
她们的嘴唇也是神圣的,她们不会为自己祈祷,而是为孩子祈祷。
在儿子面前,如果有人叫他们母亲的名字,那就麻烦了!
麻烦大了!这是致命的羞辱!

那台老缝纫机的出现,还有女孩在缝纫机上的探索,可能会让人看到母亲在家的工作,
引入衣服的主题(她想象母亲穿上那些衣服,后来会揭示出,那是母亲为她挑选的),
还有受伤的手指。这些物件(缝纫机、针、粉笔、顶针、别针垫子、手套、
布料和衣服)都是一些暗示,都能展示阿玛利娅隐藏她不安的或者说有待规训的身体。
但我还是想强调一点,阿玛利娅的工作,在有些场景下会让人联想到斗争,
也就是在四五十年代人们为了生存的挣扎,后来他们逐渐有了一些奢侈品
(卡塞尔塔的蓝色西装和驼色大衣,在黛莉亚看来,就是母亲的“另一种生活”
——一种秘密的生活)。《烦人的爱》的故事深层有这样一个背景:
一个无产者从赤贫状况过渡到一种类似于资产阶级的富裕生活,
这中间会有巨大的能量浪费。我们想想尼古拉·伯雷德罗的黑市买卖,
他用搞到的商品供给他父亲在郊外的点心房;
尼古拉·伯雷德罗通过黛莉亚父亲的“艺术”发了小财,有一个阶段他很有钱,
但他后来还是滑向了贫穷。他通过一些非法买卖,最后年老时,
靠着儿子给黑社会办事的非法所得苟活着。需要想象一下,
黛莉亚的父亲开始是有一些天分——可能沃氏姐妹挂在店里的画儿真是他画的——
但他迫于生计,他急需要超过卡塞尔塔(卡塞尔塔炫富,让他很嫉妒、恼火)
这使他改变了初衷。想一下,那种迫于改变经济状况的心理,
会在他身上产生一连串反应,压力混合着暴力、嫉妒、性方面的畏惧、
怀才不遇、挫败感,还会让他遭受盘剥和利用。黛莉亚也觉得,
工作都是男人的事儿,但后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她意识到,
母亲的工作会给家里带来金钱。母亲的身体是“吉卜赛女人”裸体的原型;
父亲和卡塞尔塔之间的决裂(中间还卷入了阿玛利娅),
起因是对那具身体以获利为目的的使用产生的矛盾。

我觉得,那些读到好书的读者,只是希望作者能继续创作,写出更好的书。
我还认为,那些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唯一能代表他们的是他们写的文字,
他们的个人生活无关紧要。读者开始读这些书时,作者的个人生活也会化为烟云。
举个例子来说,甚至是托尔斯泰,他和他笔下的人物安娜·卡列尼娜放在一起,
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影子。我想说的就是这个。

最让人激动的镜头就是,黛莉亚在她母亲死去时穿的衣服上寻找母亲的味道,
那是一件在沃氏姐妹的店里买的新文胸。当黛莉亚从垃圾袋里拿出阿玛利娅的衣服,
我觉得她整理裤子时的手部动作非常优美。黛莉亚穿上了注定属于她的衣服,
她一步步地发现,这些衣服是她母亲去世前穿过的;
包括在沃氏的商店里她第一次穿的那条红裙子。

我觉得这是现代女性身体的一个重要影像,象征着一个寻找自我的女性。
黛莉亚先是通过男性化服饰掩饰自己,后来她在那个地下室的最深处,
找到了母亲原本的身体。最后她意识到,她要接受自己和阿玛利娅之间的联系,
母女之间的承传得到重建,那些难以言说的东西也得到了揭示。